不該心存僥倖

「立足點」是非常重要的,若是腳踏實地、步步為營,不僅規畫自己的事業發展方向,也能夠想到社會大眾的需要,那麼即使是小生意人,也會受到大家的尊敬。我們看到很多五十年、一百年的老店,雖然規模不大,卻能維持長久的良好信譽,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它們的經營理念是站得住腳的,所以可以不斷往前走。

現在很多人做生意是抱著「打了就跑」的心理,賺了一筆就走人,這其實是在害自己,因為失去了信譽。我們這個地球,看起來好像很大,其實很小。你在這裡出了紕漏、就算跑到美國去,美國人也會很快就知道你的不良記錄。不管你跑到世界的哪個角落,也都一樣。台灣有很多一出紕漏就逃掉的生意人,滿心以為跑到國外就可以再創事業第二春,但事實上卻不是如此。他們到了國外也只能躲躲藏藏,不可能「又是一條好漢」,也不可能成為人人都尊敬的大商人。

「執著」與「捨得」

接著要釐清的是「執著」和「捨得」的分際:為自我的利益而放不下,就是「執著」;為他人的需要而奉獻,就是「捨得」。為他人奉獻而堅持到底,叫作「毅力」,而非「執著」。「執著」是為了個人的私利、名望、權力,放不下、捨不得;總是只考慮到自己的問題,畏首畏尾、顧前瞻後,把自己弄得痛苦不已,這就是「執著」。
當然也很有可能會有這種情況:某人認為他的理念是最好的、也對社會最有利,於是堅持、執著於自己的想法。但這是僅就他自己的立場來看,並不是「同理心」。他自己認為這個社會需要的東西,未必是社會真正的需要。例如:我有一雙鞋,穿在腳上很舒服,就強迫別人也一定要穿,還覺得不肯穿這雙鞋的人都對不起我:「這麼舒服的鞋,你居然不穿!」像這樣的「執著」,這樣的堅持己見,在現在的台灣經常可以看到。

我對自己有這樣的期許:我沒有「一定要完成」的目標當社會環境的「因緣」許可我做、需要我做的時候,我絕對全力以赴;但是當環境不許可的時候,我也不會勉強。因為這個地方不行、別的地方也許還是可以做的。古人說:「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裡的「達」並不是說自己多麼了不得,而是指社會環境已經「通達」了,能夠讓我提供自己的力量。這時候,絕對要義無反顧、堅持到底去做,就算失敗也沒關係。而當環境不允許,也就是「窮困」的時候,我或許不能有什麼發展機會,但也絕對不會為自己的利益去傷害別人。  
(蕭蔓、馬世芳採訪;馬世芳整理)

* 人生自在語 *

為自我的利益而放不下,就是「執著」;為他人的需要而奉獻,就是「捨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mscl 的頭像
    famscl

    妙音書院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