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方外看紅塵 
節慶不是玩樂天  
  問  
  台灣許多佛教團體為慶祝佛誕節,整個月都有相關活動,相形之下,端午、中秋、春節等傳統節日的氣氛愈來愈淡,節日只為了放假而已,這對文化的延續會不會是一種損失? 
  答  
  我先講一則故事,四十年前我在閉關期間,正好遇到春節,寫了封信給在日本留學的好朋友。我說:「春節到來,很關心你,希望在東京的你也能過一個愉快的春節。」
    但是朋友回信澆我一盆冷水。他說:「那是中國人的習俗,在日本沒有春節;中國春節當天,我還在學校上課,根本沒有過年的感覺。」
我過年閉關,還可聽到年節氣氛,但在日本的朋友沒有一點感覺。後來我發現就連中國大陸的年節氣氛,也變得很淡了。
    耶誕節在美國人來說是過年,連著元旦放長假,他們見面就說Merry ChristmasHappy New Year,兩個假連在一起。
    台灣現在的小孩還是喜歡過年,因為有紅包拿、有好東西吃、有新衣穿。過去我在日本看到他們很認真對待傳統節慶,儀式、裝扮都是依照老傳統,變成文化展現,也是觀光資源。  
  回頭來看台灣,對於節慶儀式是否也保留傳統呢?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中秋節吃月餅、賞月,除了這些之外就是烤肉。但早已忘了吃粽子是紀念屈原,吃月餅是漢人為對抗蒙古人的典故。
    如果我們能有些儀式,藉以提倡關心國家的精神,可能對民族國家會有正面的功效。可惜現在端午節和中秋節只是吃粽子和吃月餅的節日罷了,並沒有特定的意義。
    在台灣,佛誕日雖已是國定假日,卻是不放假的。但佛教國家如泰國,就非常重視佛誕節,每年都會很隆重慶祝,全國歡欣,並且舉辦世界性的大法會。

日本將佛誕日訂在陽曆的四月八日,正好是櫻花盛開之時,因此將那天稱為「花祭」。歷史記載,佛陀出生在花園裡,花園名為藍毗尼園,佛陀出生時,所有的花都在盛開,因此日本稱此節日為「花祭」,隆重慶祝,以紀念佛陀。  
  耶誕節在商業的炒作之下,除了少數的宗教信仰者外,已被視為娛樂、狂歡的通俗性、休閒性的假日,少了反省耶穌提倡博愛精神,並為人間帶來平安的宗教意義。
    對各式節慶,應該追溯它的原始本意,思考與反省節日的意義,而不是玩樂,才能保存節慶的傳統與意義。
    思考與反省節日的意義,而不是玩樂,才能保存節慶的傳統與意義。
 
閏七月的鬼月禁忌
    問  
  二○○六年正巧閏七月,俗稱的鬼月也就長達兩個月。民間因鬼月而有的禁忌,比如不住院、不開刀、不結婚等,甚至有婦人拒絕住院,結果腸子壞死。佛教徒如何看農曆七月或這些禁忌呢?  
  答

禁忌這種事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相信禁忌的人,認為禁忌是有道理的,發生一點狀況,甚至繪聲繪影,煞有其事。
    任何一個部落或民族,都有原始的宗教信仰,相信祖先和蒼天是保護的神,魔和鬼是傷害人的神靈。經過時間演化,成了普遍的民俗禁忌。好比西方人相信十三日星期五是不吉利的日子,他們也有這些流傳的禁忌。我寫的《比較宗教學》裡面舉出台灣各種民俗禁忌,不只七月鬼月,平常還有安太歲、掛八卦等。
    佛教徒並不相信民間禁忌,佛教強調因果法則,人世間不會突然跑出鬼或魔來搗蛋,也不相信因為某些家具擺錯方向、在凶日做了某件事就不順等,佛教徒是不相信這些的。不過,佛教徒也會入鄉隨俗。因為社會有這樣的需求,法鼓山以誦經、拜懺,用佛法給眾生開示,讓眾生心理從不平安變成和諧,從憤怒變成慈悲,讓一切亡靈安寧。  
  讓眾生平安的事不一定要在七月做,只不過社會在七月有特別的禁忌,我們也就因應人心需求於七月求平安。至於閏七月,鬼門是否也延長一個月才關?這並沒有特別意義,閏七月是曆法問題,禁忌是信仰上的問題,普度也不必執著要辦兩次。
    另外,不相信禁忌是不是一定會有問題呢?舉個例子,台北某一公司的大樓,七月都會拜好兄弟,有一年主管換了人,他不信邪,不再拜好兄弟,結果發生一些怪事,讓同事人心惶惶。該主管只得改口:「我不拜,你們去拜。」大家趕緊拜好兄弟,就覺得順利多了。這位主管堅持不拜,會有問題嗎?也許會,也許不會,這可能是機率或是心理作用。如果這棟大樓一開始就不拜,也許就不會有「沒拜就不順利」的問題了。

不過,台灣人都很喜歡拜拜,工地開工、房子搬遷,都會祭拜一下,以求心安。但這些禁忌,在美國或其他的宗教環境裡,都沒有那回事,相信就有效果,怎麼看待,完全存乎人心感應。不信就沒有感應,信了就會產生力量。  
  佛教徒並不相信民間禁忌,佛教強調因果法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mscl 的頭像
    famscl

    妙音書院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