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客來台的意義不只在經濟

2008/7/18 | 作者: | 點閱次數:69 | 推薦朋友 | 新聞評分 | 環保列印


繼七月四日兩岸周末包機直航帶來的陸客首發團後,今天有第一批一般陸客來台觀光。據政府的規畫與預估,每周末大陸觀光客來台三千人,一年就可以替台灣帶來六百億新台幣的觀光收入。

但是,開放兩岸周末包機直航、陸客來台,只是拚經濟而已嗎?

發展觀光事業,靠的不外乎三大類資源:天然的好山好水、豐富的人文資產、進步的硬體建設。要論第一類好山好水,台灣固然古有「美麗之島」(Formosa)的美譽,但要比起大陸的山河氣勢,仍是難以匹敵的。

再說人文資產,七月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大會上,才批准了福建土樓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連同之前中國大陸自一九八七年即已經成功申列世界遺產萬里長城、兵馬俑、雲南麗江古城等,為數已多。這些地點,無一不是全世界觀光客心目中的旅遊勝地。至於進步的硬體建設,台灣雖然在東南亞地區數一數二,但要比起日本或歐美地區,仍是不足許多的。

那麼,為什麼至今兩岸開航的周末直航包機,班班客滿、讓陸客趨之若鶩?首先,就地理位置而言,台灣是亞洲地區中,離中國最近的現代化國家;南北韓、日本與大陸接壤,但大陸民眾傳統上批韓、仇日,觀光吸引力不大,而台灣與大陸的人民畢竟有一層「血濃於水」的關係,加上台灣開放國人赴大陸探親以來,台灣的發展與建設,早已讓大陸地區的人民心嚮往之。

再比較自然資源,台灣雖小,但也因為小而有了另一層觀光的便利性。在台灣旅遊,拜交通便捷之賜,幾乎三、五天之內,可以看遍高山、平原河流與大海;都市與鄉村加上原住民風情也一日可及,豐富多變的景點,在面積廣大的歐美國家,多半要花上數倍的時間與支出,才能排出具有這麼高密度玩法的精采行程。台灣「食的文化」之豐盛,更是一大加分!

台灣固然少人文資產,但我們的民主制度與好客民風,相當程度的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有陸客參觀總統府時,小聲的說「渴望民主」;當他們在機場準備賦歸時,會用台語「水啦」回應導遊問他們台灣美不美的問題。陸客這種種心理反應,正是開放陸客來台、替台灣拚經濟之外,台灣更大的收穫。

在中共政權仍未放棄統一台灣的此刻,愈多大陸人民來台,親眼目睹台灣民主建設落實在每一天的生活當中,這比台灣喊一萬次「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更有效;一旦中共政權意欲對台灣採取不友善行為時,愈來愈多曾經見證台灣民主的大陸人民,會成為台灣的盟友。而當陸客願意用台語表達他們對台灣的喜愛時,那種下意識的文化認同與影響,已經悄悄產生。

首發團到底替台灣帶來多少觀光收入,四千萬、五千萬、八千萬,都有人喊。但跳脫最表層的經濟收入利多,開放一般陸客來台觀光之後,必然能促進大陸人民對台灣生活方式與台灣民情的了解,唯有這種親身體驗,才能化為對台灣的善意。而每一批三千名曾經來台的陸客,回去述說見聞的散播力量也將倍數於此。這是比六百億更寶貴的資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mscl 的頭像
    famscl

    妙音書院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