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正視大學畢業生高失業問題
2007/9/28 | 作者: | 點閱次數:16 | 推薦朋友 | 新聞評分 | 環保列印
大學畢業生要投多少履歷表才能夠找到工作?據人力銀行調查,「前段班」大學要投五張履歷表可以找到工作,「後段班」大學卻要投五十張,甚者有人投出二百九十張,才能找到月薪不到二萬元的工作。此一調查並指出,百分之二十四的社會新鮮人連面試機會都沒有,顯示出大學畢業生求職已趨向「M型化」。
台灣有一百七十多所大專院校,每年大學畢業生十餘萬人,除了繼續升學和入伍者外,有六、七萬人在畢業後求職。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日前公布「八月人力資源調查統計結果」,大學學歷以上失業總人數高達十一萬五千人,創此項調查以來新高,每四個失業人口中就有一個是高學歷者,失業率為百分之四點九五。
據主計處統計,去年全國平均失業率百分之三點九一;按照學歷區分,失業率最高的兩個族群是大學及大學以上、還有高中職,都是百分之四點三六。過去十年,高中職學歷的失業率,普遍高於大學及大學以上,但高學歷高失業率的現象持續,十年來,兩個族群的失業率首度相等。但在今年八月,大學生的失業率超過高中職及專科學歷,顯示在就業市場中,大學以上的高學歷還不如高中職、專科受歡迎。
大學文憑愈來愈不值錢,主要因素固然是近年大學的設立過度膨脹,「製造」過多大學生所致;但從不同大學的畢業生失業率來看,更嚴重的是畢業生失業率呈現「M型化」,前段班的大學,學生一畢業就有數個工作等著;後段班的大學,卻是一畢業就要等著好幾個月才找到工作。
目前教育部已開始進行大學系所評鑑,其中一項重要評鑑指標就是各系所畢業生就業狀況。可預期此項指標評鑑結果必然是:公立前段班大學的畢業生就業率高於後段班私立大學,同時,與就業相關的待遇、待業時間、雇主滿意度等各項指標,也會有類似的「M型化」結果。
對於公私立大學畢業生失業率與就業率呈現「M型化」,教育部並沒有因應措施,可能只會以評鑑結果去淘汰後段班的大學科系為唯一對策,但這是否公平且合理,令人質疑;同時,能否真正解決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問題也有待評估。
後段班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並非他們所學非所用,也未必技不如人,而是企業主在用人時就有主觀的成見,只要看到非前段著名大學,就會直接將求職履歷表棄置一旁。
要改善「M型化」現象,提升大學生的就業率,除了學校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以滿足社會的需要外,企業主也要改變主觀成見,多給予這些學生機會,甚者主動和後段班學校進行產學合作,讓後段班學生有機會讓相關企業與廠商看到他們的表現。至於教育部也不要以畢業生就業率來斷定後段班大學的生死,而是要以更積極的產學合作方式,讓後段班大學有一條活路;大學生本身自應體察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新時代,就業情勢已不同於往昔,充實智能,調整觀念,以適應就業市場的需要,才不致於讓接受高等教育的結果,使自己成為社會所摒棄的人。
- Sep 28 Fri 2007 15:59
轉載- 《觀點》正視大學畢業生高失業問題 文/人間福報社論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