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坐與不坐

2024-09-23 聖嚴法師開示

 

今天有人問我:「師父!您有沒有說,某某人打坐學禪,一百輩子也沒有用?」

 

其實,這話不是我發明的。《六祖壇經》就曾說過:「道由心悟,豈在坐也?」因為當時的京城諸禪德,皆主張:「欲得會道,必須坐禪習定。」而六祖以為:「無生無滅,是如來清淨禪;諸法空寂,是如來清淨坐。」六祖並說:「住心觀靜,是病非禪;長坐拘身,於理何益!」六祖對於坐禪二字的進一步解釋是:「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六祖主張的一行三昧,是「於一切處,行住坐臥,常行一直心」,「但行直心,於一切法,勿有執著」。「若言坐不動」是一行三昧,實則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卻被維摩詰訶」。

 

此與四祖道信的〈入道安心要方便門〉所示:「夫身心方寸,舉足下足,常在道場。施為舉動,皆是菩提。」又說:「不為靜亂所惱者,即是好禪用心人。」並說:「不作諸善,不作諸惡,行住坐臥,觸目遇緣,總是佛之妙用。」意義相同。只是四祖尚主張:「初學坐禪看心,獨坐一處,先端身正坐,寬衣解帶,放身縱體,自按摩七八番,令腹中嗌氣出盡,即滔然得性,清虛恬淨,身心調適,然安心神,則窈窈冥冥,氣息清冷,徐徐歛心。」

 

五祖弘忍的〈修心要論〉(即〈最上乘論〉)也說道:「但於行住坐臥中,常了然守本真心,會是妄念不生,我所心滅,一切萬法不出自心。……若能自識本心,念念磨鍊莫住者,即自見佛性也。」可是他也跟四祖相同,主張:「若有初心學坐禪者,依《觀無量壽經》,端坐正念,閉目合口,心前平視,隨意近遠,作一日想。」並說:「好自閑靜身心,一切無所攀緣,端坐正念,善調氣息。」

 

可見,四祖與五祖,雖然也和六祖一樣,主張於「行住坐臥」中,常行直心,妄念不生,便是真修行,卻不像六祖那樣,根本否定了坐禪習定的法門。

 

 

此下到了六祖的弟子懷讓,有一次在衡嶽的傳法院,見馬祖道一坐禪習定,並說是為做佛,懷讓便取一磚塊在道一面前磨,道一問:「磨磚做什麼?」云:「做鏡。」問:「磨磚豈能成鏡?」云:「磨磚既不能成鏡,坐禪又豈能成佛?」道一問:「如何即是?」懷讓說:「汝為學坐禪?為學坐佛?若學坐禪,禪非坐臥;若學坐佛,佛非定相。於無住法,不應取捨。汝若坐佛,即是殺佛。若執坐相,非達其理。」馬祖聞教,如飲醍醐。

 

因此後來馬祖教人,也不主張坐禪修道。他說:「道不屬修,若言修得,修成還壞。」主張「平常心是道」,「只如今,行住坐臥,應機接物,盡是道」、「本有今有,不假修道坐禪。不修不坐,即是如來清淨禪」。

 

從禪宗的立場說,打坐習定不是禪,也不是道,這是毫無疑問的。不過,我在教人參禪,基礎的方法,仍是教人端身正坐及端坐正念,是從調身、調息、調心的三個步驟做起。所以,說我以為打坐是禪,當然不對;若說我是反對學打坐的人,也不是事實。

 

不過,我也的確說了某某人打坐學禪,百輩子也沒有用的話,因為此人以打坐為偷懶的藉口,整天萎靡不振,大家的生活他不想隨眾參加,一味地希望坐在坐墊上享受那分清閒。他打坐時,經常都在散亂、昏睡、一片空白的狀態中周旋。有時睏得厲害,乾脆就將身子向前傾,曲成一隻死蝦的樣子,昏睡了過去。我教他睏倦了夜裡必須去睡覺,睡醒了第二天要打起精神來全力用功。但他夜裡不去睡,白天老是沒精神,這叫作「打樁搖櫓」,白費光陰。不僅不得禪,粗淺的定境他也休想沾到邊,這種情況,比起「黑山鬼窟」,還糟十倍。

 

打坐有好多種層次,普通人打坐,叫作靜坐,目的在於養生,此可從身心的健康長壽為著眼。印度的瑜伽士打坐,目的在於習定,此可包括世間的四禪八定,及出世間的九次第定。禪宗也用打坐的方式,目的則在利用一個穩妥的坐姿,一味參禪。

 

因此,我也常講,人人都應該來學打坐,尤其是自己感覺不會修行或者修行而不得力的人,更應該學打坐。甚至主張:念佛不得力的人,應該先來學打坐,用打坐的方法,使得散心易於集中之後,再去修念佛法門,當更容易念佛念至一心不亂的程度。

 

◎文:聖嚴法師

 

◎摘錄自《禪的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mscl 的頭像
    famscl

    妙音書院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