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云何為『菩薩寶積華三昧』
眾所周知:『菩薩』者,具名菩提薩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舊譯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譯曰大覺有情,覺有情等。謂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覺有情。又薩埵者勇猛之義,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譯作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義譯也。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如同《注維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薩埵秦言大心眾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薩埵。」《大乘義章》曰:「菩薩胡語,此方翻譯為道眾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眾生。」至於云何為『菩薩寶積華三昧』?依《佛說超日明三昧經》開示:菩薩
- 譬如忉利天上晝度樹,以諸本行度於五根,超越眾生心淨如空。先睹嘉瑞三千佛土,眾音伎樂雜交瓔珞莊飾其身。以思夷華光耀其體,解脫華及青蓮華侍在其上。以是之故諸德總持,便為受應禪度無極。
- 譬如萬川歸向四海流駛水之瀆,此菩薩行奉法如是,精進不休遂向大道。
- 譬如若月十日之時光明轉盛照于眾生,菩薩如是功德威耀日日增益。度諸危厄哀愍群黎之患,貪婬瞋恚睡眠調戲狐疑。除斯五蓋,徹視洞聽輕舉能飛,知人心所念,自知所從來生死之處。以五神通而自娛樂,不以五陰而為放逸。身修德行不為非法,開化說法多所安隱。不為多惡危害之事以道為業,習法為食解義為飲,不慕豪貴以法為豪了空為貴。
由此觀之,如是『三法』,即所謂菩薩寶積華三昧,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寶積華三昧』者,謂如摩尼寶珠映徹一切,入此三昧者,能觀見諸法之本際,故名寶積華三昧。如同《文殊師利菩薩問法身經》曰:「何故名寶積?佛言:譬如摩尼珠,本自淨好。復以水洗,置其平地。轉更明徹,無不見者。(中略)住是三昧中,無不見諸法本際,其有住者以為得印。」又『三昧』者,又名三摩提,或三摩地,華譯為正定,即離諸邪亂,攝心不散的意思。
總而言之,『菩薩』者,佛教指上求佛法,下化眾生的聖者。在三乘中,菩薩高於羅漢而次於佛。菩薩標榜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是大乘精神的象徵。北周‧庾信《五張寺經藏碑》云︰「如來說法,萬萬恒沙;菩薩轉輪,生生世界。」菩薩,乃是梵語菩提薩(Bodhisattva)的省音,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等。我國民間熟悉的菩薩有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菩薩普渡眾生,往往變現各種「化身」,如觀世音菩薩就有「三十三身」。如同《法華經‧五百弟子品》謂︰「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聲聞,即羅漢。唐‧白居易《送守實上人遊江南》詩云︰「無妨菩薩是船師。」船師,是「凡夫」身。此外,「薩(Sattva)除譯為「有情」、「眾生」外,亦譯作「勇猛」。因此,「菩薩」亦可釋謂勇猛求取佛道的聖者。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7年6月18日星期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官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