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社論--無緣社會與結緣社會

 

 

2015/2/6

|

作者:

|

點閱次數:146

|

環保列印

       
       

字級: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臉書在網路上串聯全球十多億人口,建立有史以來最大的網路共和國。真實的人世間卻因高度科技化、都市化與人口快速老化,使得冷漠無緣的社會在都市角落悄悄蔓延。尤其有些獨居老人在生命終了時,沒有家人、親友協助善後;這類孤獨死的案例愈來愈多,值得大家重視。

月前新北市大觀路上一棟大樓裡,五十八歲的吳阿衫女士被發現時已是一具白骨,他陳屍自家已有五年。過去這五年間無人聞問,沒有人知道他早已死亡。經警方調查,他離婚十多年,雖然有三個姊姊,卻沒有來往,最後落入孤獨死的淒涼晚景。

最近寒流來襲,全台發生數十起凍死的不幸事件。基隆一名七十二歲老婦,曾擔任里長,後來因家變流落街頭,日前被發現凍死在公廁裡;台中一名五十一歲退休警員,離婚多年,沒有子女,平時獨居,也被發現疑似心肌梗塞猝逝。全台各地類似案件愈來愈多,少數登上媒體版面,更多則是無人聞問。

都市化發展過程中,年輕人大量從鄉村湧入都市,一方面為了工作機會,另方面要面對都市的疏離。無緣社會指的是人和社會失去聯結,例如與家人親友間的血緣,與故鄉之間的地緣,與職場之間的社緣。隨著年紀增長,退休之後,很容易失去這些聯結,導致在生命終了時無人送終,淪為孤獨死。NHK調查,日本每年至少有三萬二千人落入孤獨死,但這個數字只是冰山一角,實際案件應該更多。

台灣老化速度超過日本,而都市化、科技化的程度比起日本,有過之而無不及,加上不婚不生族增多,合理推估,台灣這類孤獨死案例會愈來愈多。究竟全台有多少這類案件,迄今沒有正式統計。依內政部調查,全台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獨居的約有三十萬。這些老人的生活狀況需要政府、社會進一步關照,以免最後落入孤獨死的境遇。

從無緣社會走向結緣社會,社區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以台北市中正區南機場社區為例,在忠勤里里長方荷生帶領下,社區提供老人送餐、老人共餐與各種健康促進活動,鼓勵阿公阿嬤走出來,九十歲老人家還能擔任義工,主動打電話給社區老人噓寒問暖,建立社區間的聯結,透過社區活動走向結緣的社會。南機場社區的案例是很好的榜樣。

台灣將在二○二五年正式邁向高齡社會,走在路上,迎面而來,平均每五個人就有一位老人,屆時勞動與納稅人口將大量減少,高齡社會所需的醫療、長照等財政負擔將大到難以想像。日本自二千年起即實施介護保險制度,對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提供各種照顧與福利;相較之下,台灣兩大攸關老人照護的重要法案:《長期照護服務法》與《長期照護保險法》草案的立法進度牛步化,凸顯政府面對快速老化的社會,缺少具體作為,令人憂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