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題:云何為『如來第七之業』

     眾所周知:『如來』者,其義有三。謂法身、報身、應身也。如同《金剛經》云:「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此法身如來也。《轉法輪論》云:「第一義諦名如,正覺名來。」此報身如來也。《成實論》云:「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此應身如來也。至於云何為『如來第七之業』?依《大方等大集經》開示:如來有三十二業。其第七之業為

(一)如來知禪解脫三昧煩惱解脫。

(二)云何而知知諸眾生以因緣故貪樂生死因緣故貪樂涅槃。

(三)云何名因云何名緣若諸眾生思惟不善是名生死因緣。

(四)因不善思惟故生長無明是故不善為因無明為緣。

(五)因無明故則生於行是故無明為因諸行為緣。

(六)諸行故則生於識是故行則為因識則為緣。

(七)因識故則生名色是故識則為因名色為緣。

(八)因名色故則生六入是故名色為因六入為緣。

(九)因六入故則生於觸是故六入為因觸則為緣。

(十)因觸生受是故觸則為因受則為緣。

(十一)          受生愛是故受則為因愛則為緣。

(十二)          因愛生取是故愛則為因取則為緣。

(十三)          因取生有是故取則為因有則為緣。

(十四)          因有生生是故有則為因生則為緣。

(十五)          因生則有老死等苦是故生則為因老死為緣。

(十六)          煩惱為因諸業為緣諸見為因愛結為緣煩惱為因五蓋為緣是名為因是名為緣而諸眾生以是因緣貪樂生死。

(十七)          何因緣故貪樂涅槃有二因二緣,令諸眾生樂於涅槃(1)樂喜聽法;(2)樂正思惟。復有二種(1)舍摩他;(2)毘婆舍那。復有二種(1)不去智;(2)不來智。復有二種(1)生死;(2)觀涅槃。復有二種(1)如法持(2)得證。復有二種(1)修解脫門;(2)解脫果。復有二種(1)盡智;(2)無生智。復有二種(1)諦智(2)觀十二因緣。是名為因是名為緣而諸眾生以是因緣樂於涅槃如來悉知如是等禪三昧解脫。

(十八)          既了知已離欲惡不善之法有觀有覺離生喜樂入於初禪。入初禪出滅定入滅定出初禪乃至八解脫亦復如是一切眾生悉不能知如來世尊出入之處。

(十九)          如來悉知住定平等及以上下眾生謂佛入一三昧而佛實入一切三昧。眾生見佛起一切定而佛實入一定三昧。如來三昧無有次第然非不定一切聲聞緣覺菩薩悉不能知。

(二十)          如來又知說法因緣得聲聞三昧說法因緣得緣覺三昧說法因緣得菩薩三昧知已隨意而為演說。

     由此觀之,如『二十者』,即所謂如來第七之業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者,梵語羯磨Karma,身口意善惡無記之所作也。其善性惡性,必感苦樂之果,故謂之業因。其在過去者,謂為宿業,現在者謂為現業。如同《俱舍光記》曰:「造作,名業。」業為造作之義。是有二種:(1)如身之取捨屈伸等造作,名為身業,音聲之屈曲造作,名為語業,是直指身之造作,語之造作為業也;(2)與第六意識相應而起,心所中思之心所也,思之心所以造作為性,故以之為業性。即動作身之思為身業。動起語之思為語業。作動意之思為意業。

     總而言之,『如來』者,梵語曰多陀阿伽陀Tatha%gata,譯言如來,佛十號之一。又佛之本覺、始覺、究竟覺,與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以及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等種種道理,本來都是相互聯繫,互為因果的。換言之,因為有了本覺,才說始覺,然後就有究竟覺;因為有了自覺,才有覺他,最後達到覺行圓滿;因為有了法身佛,才有報身佛,所以就有化身佛。此即是《大乘妙法蓮華經》所云之『由本垂跡,開跡顯本,廢跡立本,為實施權,開權顯實,廢權立實』之道理。恰如蓮華一樣,為蓮故華,華開蓮現,華落蓮成是也。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2107日星期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官網

http://blog.udn.com/famscl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nownews.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famscl
http://blog.youthwant.com.tw/b.php?bid=905

http://www.facebook.com/notes/me/#!/famscl
http://blog.dreamhome.com.tw/blog.asp?name=famsc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