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題:云何名為『初業菩薩樂於憒鬧二十種過』

 

    眾所周知:『菩薩』者,具名菩提薩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舊譯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譯曰大覺有情,覺有情等。謂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覺有情。又薩埵者勇猛之義,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譯作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義譯也。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如同《注維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薩埵秦言大心眾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薩埵。」《大乘義章》曰:「菩薩胡語,此方翻譯為道眾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眾生。」至於云何名為『初業菩薩樂於憒鬧二十種過』依《大寶積經》開示:初業菩薩應當觀察,憒鬧過失有二十種。若觀察時,能令菩薩獨處閑靜不生熱惱。云何名為樂於憒鬧二十種過?即所謂

(一)  不護身業。

(二)不護語業。

(三)不護意業。

(四)多饒貪欲。

(五)增長愚癡。

(六)耽著世話。

(七)離出世語。

(八)於非法中尊重修習。

(九)捨離正法。

(十)天魔波旬而得其便。

(十一)                於不放逸未曾修習。

(十二)                於放逸行常懷染著。

(十三)                多諸覺觀。

(十四)                損減多聞。

(十五)                不得禪定。

(十六)                無有智慧。

(十七)                疾而得非諸梵行。

(十八)                不愛於佛。

(十九)                不愛於法。

(二十)                不愛於僧。

     由此觀之,如是『二十種』,即所謂菩薩觀於憒鬧二十種過若觀察時,能令菩薩獨處閑靜不生熱惱,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熱惱』者,因痛苦而身熱心惱。又謂逼於劇苦而身熱心惱也。如同《法華經信解品》曰:「以三苦故,於生死中受諸熱惱。」

     總而言之,『菩薩』者,佛教指上求佛法,下化眾生的聖者。在三乘中,菩薩高於羅漢而次於佛。菩薩標榜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是大乘精神的象徵。北周庾信《五張寺經藏碑》雲︰「如來說法,萬萬恒沙;菩薩轉輪,生生世界。」菩薩,乃是梵語菩提薩(Bodhisattva)的省音,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等。我國民間熟悉的菩薩有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菩薩普渡眾生,往往變現各種「化身」,如觀世音菩薩就有「三十三身」。如同《法華經五百弟子品》謂︰「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聲聞,即羅漢。唐白居易《送守實上人遊江南》詩雲︰「無妨菩薩是船師。」船師,是「凡夫」身。此外,「薩(Sattva)除譯為「有情」、「眾生」外,亦譯作「勇猛」。因此,「菩薩」亦可釋謂勇猛求取佛道的聖者。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01128日星期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http://blog.yam.com/famscl2
http://city.udn.com/blog?famscl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famscl
http://blog.youthwant.com.tw/b.php?bid=905

http://blog.dreamhome.com.tw/blog.asp?name=famsc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