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云何為『眾生不求往生極樂有五惑』
眾所周知:『眾生』者,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識的動物。集眾緣所生,名為眾生,又歷眾多生死,名為眾生,十法界中,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皆名眾生。至於云何為『眾生不求往生極樂有五惑』?依《蓮華勝會錄文》開示:眾生不求往生極樂有五惑。何等為五?所謂
- 若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乃至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夫如來世尊。雖分折攝二門現居淨穢兩土。然本聖之意。豈直以娑婆國土丘陵坑坎五趣雜居。土石諸山穢惡充滿。以是為可厭。極樂世界黃金為地。行樹參空。樓聳七珍。華敷四色。以是為可忻。蓋以初心入道。忍力未淳。須託淨緣。以為增上。何則娑婆國土。釋迦已滅。彌勒未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現在說法。娑婆國土。觀音勢至。徒仰嘉名。極樂世界。彼二上人親為勝友。娑婆國土。諸魔競作。惱亂行人。極樂世界。大光明中。決無魔事。娑婆國土。邪聲雜亂。女色妖婬。極樂世界。水鳥樹林。咸宣妙法。正報清淨。實無女人。然則修行緣具。無若西方。淺信之人。橫生疑謗。竊語論之。此方之人。無不厭俗舍之喧煩。慕蘭若之寂靜。故有捨家出家。則殷勤讚歎。而娑婆眾苦。何止俗舍之喧煩。極樂優游。豈直蘭若之寂靜。知出家為美。而不願往生。其惑一也。
- 萬里辛勤。遠求知識者。蓋以發明大事。決擇死生。而彌陀世尊。色心業勝。願力洪深。一演圓音。無不明契。願參知識。而不欲見佛。其惑二也。
- 叢林廣眾。皆樂棲遲。少眾道場。不欲依附。而極樂世界。一生補處。其數甚多。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既欲親近叢林。而不慕清淨海眾。其惑三也。
- 此方之人。上壽不過百歲。而童癡老耄。疾病相仍。昏沈睡眠。常居太半。菩薩猶昏隔陰。聲聞尚昧出胎。則尺璧寸陰。十喪其九。而未登不退。可謂寒心。西方之人。壽命無量。一託蓮苞更無死苦。相續無間。直至菩提。所以便獲阿惟越致。佛階決定可期。流轉娑婆。促景而迷於淨土長年。其惑四也。
- 若乃位居不退。果證無生。在欲無欲。居塵不塵。方能興無緣慈。運同體悲。迴入塵勞。和光五濁。其有淺聞單慧。或與少善相應。便謂永出四流高超十地。詆訶淨土。耽戀娑婆。掩目空歸。宛然流浪。並肩牛馬。接武泥犁。不知自是何人。擬比大權菩薩。其惑五也。
由此觀之,如是『五者』,即所謂眾生不求往生極樂有五惑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極樂世界』者,是阿彌陀佛的國土名,因其國只有快樂而無痛苦,故名。又稱西方淨土,就念佛之言,雖通於諸佛,然諸大乘中念佛之言,獨限於西方之阿彌陀佛。其故以建念佛而使一切眾生往生佛國之誓願者,法界諸佛中獨阿彌陀一佛也。又『往生』者,去娑婆世界往彌陀如來之極樂淨土,謂之往,化生於彼土蓮華中,謂之生。往生之言雖通於諸受生,而諸教所勸之行,偏在極樂,故常以為對於極樂之別名,是淨土門之至要骨目也。又『五惑』者,與五鈍使同。謂本惑十使中貪瞋痴慢疑之五使。貪瞋痴慢之四使,都為迷執於世間事物而起之惑,其性分鈍者,故謂為鈍使。疑使為就四諦真理而起之惑,以猶豫不決為自性,其性分亦非銳者,故類從貪等四使而為鈍使。故經曰:應當發願願生彼國,則不信諸佛誠言,不願往生淨土,豈不甚迷哉?若夫信佛言而生淨土,則累繫之所不能拘,劫波之所不能害,謝人間之八苦,無天上之五衰,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唯顯一乘之法,決定無三。歸依一體三寶,奉事十方如來,佛光照體,萬惑潛消,法味資神,六通具足,三十七品助道法,應念圓成。三十二應隨類身,遍塵剎土,周旋五趣,普被諸根,不動一心,遍行三昧,洒定水於三千,引眾生於火宅,自利利他皆悉圓滿。然則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蓋解脫之要門,乃修行之捷徑,是以了義大乘,無不指歸淨土,前賢後聖,自他皆願往生,凡以欲得度人,先須自度故也。
- 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22年1月8日星期六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官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