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集中心、统一心、无心

↑TOP

一、放舍诸相,休息万事
 
「放舍诸相,休息万事」是长芦宗赜禅师〈坐禅仪〉里的两句话,就是无心、无我、解脱,也可做为修行默照方法的基本原则。

刚开始用方法时,一定是有我相、有法相。我相,就是我;法相,是佛法的观念和方法。我相与法相是相对的,有我来用佛法修行,所以刚开始一定是有相、有事,没有事就没有着力点。事,是佛事,佛事就叫作修道,没有事就无法得力。譬如度众生,一定有事;求智慧,要用方法,修行的方法就是事。开始修行时,凡是和现在的方法没有关系的所有相,都要放开不管它,只有现在正在用的方法。因此,要放舍所有的相,用现在修行的法相,一门深入,其他的东西都不要管它。

开始修行一定有事的,譬如现在在努力用默照方法,除了默照之外,其他的相都不管它,将心集中在现在的方法上,舍一切万缘,只提起自己的方法。我经常讲:「不管妄念,提起方法。」我们的妄念实在太多太多了,但是方法只有一样,随时提起方法,练习着心能够集中,然后练到统一心。

小参时有人告诉我,他认为天台的止观似乎是有次第,默照的禅法是否也有次第?我回答他:「禅法本身无次第,修行的过程则是有次第的。」禅法的本身是无相、无我的,既然是无相、无我,怎么还会有次第?但是修行是有方法的,既然有方法,就必定有次第。运用方法的时候,会发现从散乱心变成集中心,从集中心变成统一心。一般人常误将统一心当成开悟,但就禅法而言,统一只是进入无心的前一个层次,无心是超越集中心和统一心的。到了无心层次,才是悟境,才是无漏的智慧现前,这个次第是非常的清楚。

二、统一心的三种境界

诸位已经来了四天整,应该随时随地都在用方法,否则就是懒惰或者放逸。用方法时,虽然有杂念、有妄想、有瞌睡,但是朝着提起方法的方向去努力,将散乱、昏沉的心,变成集中心,这就是修行的次第。有了基础修行的经验,杂念自然愈来愈少,会感觉到身与心是结合在一起。本来是「我在打坐、我在打坐」,突然间会发现,打坐和我、身体和我,是同一个东西,「我」的这个念头已经不存在,这时就是统一心的出现。到了这个程度,可能对环境的声音与状况还是知道的,如果完全听不到,那就是进入「未到地定」,尚未进入深层的定。但是以默照禅而言,不应该进入到未到定,而应该清楚知道身体在打坐以及环境里的状况,只是没有特别去注意这些状况。

当自己的身体与自我分不开时,其实「我」已经跟环境融合在一起了,这是自己与环境的内外统一。统一时,不再把环境里的状况当成对象,虽然也听得到或看得到,但不是以对立的态度来听、来看,环境里的任何东西都是与自己合而为一。但是请诸位不要想刻意变成内外统一,「刻意」是妄念,无法产生统一。内外统一是从身心统一自然而然进入的,如果刻意想要跨一步,结果反而会变成退步,这就离开统一心了。

要把握默照的基本原则,不要只有默而没有照,只有止而没有观,这样很可能进入未到地定,只有身心统一,却失去了对外境观照的功能,这就不是默照。默照的方法是清清楚楚有身体、有环境,知道身体在打坐;渐渐地,身体在打坐的念头也没有了,虽然晓得是在打坐,但此时身体与心没有负担,环境里的声音还听得到,但是自己已和环境结合为一体,这便是内外统一。进入统一心之后,不觉得还有烦恼与自我,好像已经处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里,自由自在。出现这种感觉与经验,很容易会被误认为开悟。

统一心的阶段会有三类经验:

1.光音无限。有光,有音,不一定是同时,而是在无限中。

2.澄澄湛湛。不一定有光有音,但是心是透明、透彻的,就像透明的水晶,不会动,但是很清澈,此时会觉得是悟境出现。

3.一片悟境。好像什么都知道,没有一样东西不是自己的,天地万物皆从自性中出,再回到自性中去。

以上三种境界,都是统一心的状况出现。有了统一心之后,可能出现聪明境与神通境的能力,聪明是灵感,神通则是可能会有他心通、天眼通、宿命通等,可以看到、听到平常不容易知道的东西。譬如知道他人在想些什么,甚至能够看见过去以及未来。统一心出现这种经验,原则上是个好现象,能让人产生信心,认为修行是很有用的。但是,这些现象和悟境不相关。如果有人有统一心出现,我会恭喜他,然而还要更进一步,将它舍掉。不要认为自己已经得到很多宝,这些东西都是「我」,这会骄傲、会自负,会认为自己已经了不得了。

在我的出家、在家弟子之中,有几位就是这样,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开悟,而我又不承认,他们就自立门户自成一派,自称为老师。因为有这么好的经验出现,怎么舍得丢呢?他们都会认为:「如果这不算开悟,什么才算是开悟?」我的回答则是:「有执着、有开悟,那就不是悟,根本没有开悟这样的事!」结果他们就会说:「师父,你一定没有开悟,所以不知道什么叫作开悟!」

三、放舍一切,便是悟境现前

请诸位不仅要将所有的相舍掉,连所有的经验都要舍。不论是有的经验、空的经验、统一的经验,通通不是开悟。诸位一定会问:「连开悟的经验都不是开悟,那什么才是开悟?」开悟,不是知识,不是经验,而是无我的态度。这在默照禅法的过程之中是非常地清楚,不断地舍、不断地舍,有什么就舍什么。但是在心尚未统一之前,杂念、妄想随时都要舍,但是方法不能舍,有了统一心之后,必定得舍。舍,就是告诉自己:「这个不是我要的,这不是我的目的。」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在进入统一心之后,很容易真正进入佛心;如果无此认知,进入统一心就出不来,认为统一心就是开悟,事实上,那个「悟」是英国伦敦的「雾」啊!

释迦牟尼佛在成佛之前,访问过许多大修行人,学到很多方法,他也修得很深刻、很深入。但是,总觉得这些都只是经验,而不是最究竟的,不是真正得解脱,因为还有个「我」在其中。于是释迦牟尼佛放弃了所有从各种大修行人那里学到的东西,重新来过,就是放下,等到真正放下一切时,便是悟境现前。

修行的过程中,的确是会产生一些身心经验,没有经验是很奇怪的。我也有经验,也有知识,否则如何将佛法透过文字及语言来告诉大家,但这只是一种弘扬佛法的工具。经验,能够肯定修行是有其效果,如果要得到究竟的利益,一定要「放舍诸相,休息万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mscl 的頭像
    famscl

    妙音書院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