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環保是全球性的運動

多年來,法鼓山 一直在推動心靈環保,除了在國內提倡之外,我也在關係著整體人類未來的全球性會議,包括「千禧年世界宗教暨精神領袖和平高峰會」(The Millennium World Peace Summit of Religious and Spiritual Leaders)、「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以及二○○二年在曼谷召開的「世界宗教暨精神領袖理事會」中,提出心靈環保的理念。心靈環保的內容指出了什麼是人的正確價值觀念,也就是人生的責任是盡責盡分,人的功能是從奉獻中成長,人的意義是隨時消融自我而經常喜悅自在,人的生命是融入於無限的時空而又超越於無限的時空。如果我們能夠清楚了解這些,就不會茫然無序,就不會空虛無聊。

從生命的存在來看,每一個生命都具有「將來性」,雖然這個將來性的發展因人而異,但一定有其價值。凡是有宗教信仰的人,都相信生命有永恆的未來,稱為終極的關懷。即使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也應該體認每一個人的存在,是與國家、民族、整體人類,甚至與全宇宙的存在,密切相關。

我們的肉身雖然只有短短幾十年的壽命,卻與歷史的生命和社會的生命結合在一起,永遠不會、也不可能脫離宇宙時空的整體生命。因此,每一個生命都是非常偉大的。

不管有沒有宗教信仰,如果具備這樣的想法,就不會有生存的恐懼感;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不會有疏離感,當然也不會有這麼多的衝突、對立。我們只要心胸開闊,隨時隨地就會有一種平安的感覺,對於人格的穩定及成長,也會有所幫助。

不過,如此偉大的生命是一般人難以體會的,那需要先從觀念的建立、方法的練習,漸漸地才能有所體驗。因此,我一向提倡在生活中,盡量練習運用禪修的觀念及禪修的方法,使我們的心念,盡可能不受外在環境的影響、誘惑、刺激而產生困擾。

基礎的禪修觀念是讓我們知道,人人都有機會開悟成佛,只要消融了自我中心的執著,立即就是禪悅和法喜。入門的禪修方法就是體驗呼吸,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呼吸的體驗上,頭腦裡就不會有複雜的情緒;或者情緒依然複雜,但經由體驗呼吸,可以讓情緒漸漸穩定下來,這是可以隨時隨地練習的一種方法。此外,具有宗教信仰的人,不管是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或其他宗教,透過冥想、持誦、禮拜、祈禱,一樣也可以達到內心的安穩與平靜。

在二○○二年九月二十一、二十二日法鼓山 舉辦的「心靈環保全民博覽會」中,天主教的單國璽樞機主教也應邀出席,與我們共同推動心靈環保。從立意與方向來說,心靈環保與天主教推動的心靈改革,是彼此相呼應的;而從心理學來看,心靈環保與情緒管理及心理分析,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心靈環保不僅超越人我對立的自我,也超越全體統一的自我,不論是什麼領域的人士,希望超越人與人、人與環境對立的想法,都是一致的。因此,我們提倡的心靈環保,是在推動一個超越宗教、超越民族、超越國界的大運動,它是屬於全人類的心靈提昇運動,乃至於不論有沒有宗教信仰的人,都可以一同分享。 

心不隨外境所轉

如何安心?最重要的就是不受外在環境影響。如果心不受環境所左右,那就是智者,心中必定自在安定。若心為環境所轉,必生煩惱。例如過於強烈的欲望將因無法滿足而產生憤怒,隨之而來的挫折,又會帶來恐懼與猜疑;又例如人家謗你一句,就暴跳如雷;人家讚你一句,就洋洋得意;被人冤枉,就痛苦懊惱;被人恭維,就趾高氣揚。雖然這些反應都是人之常情,但這都是因為不能自我肯定,才會處處需要別人肯定自己。佛法教我們應該做到心不隨「境風」所動,也就是「八風吹不動」,所謂「八風」是指: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當然,生活中難免出現逆境,我經常勸勉大家,處理棘手的問題時,應該坦然地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也就是說,遇到任何困難、艱辛、不平的情況,都不逃避,因為逃避不能解決問題,只有用智慧把責任擔負起來,才能真正從困擾的問題中獲得解脫。

為了達到內心的安定,我們應該要接受心靈環保的觀念,就是要少欲知足,知足常樂。雖然,在實際生活上不容易立刻做到,更不容易時時刻刻都做到,但是不妨每天練習著,慢慢一點一滴做著安心的工夫。

實踐心靈環保的方法有三種:
1.佛教的禪修念佛,能夠讓人心自然安定。
2.時時生起慚愧心,反省與悔過,就像儒家所說「吾日三省吾身」。其實一天反省三次還是不夠的,應該要時時刻刻知道自己的心在做什麼。
3.經常以感恩心,面對生活環境中的每一個人及每一件事,全心奉獻服務,目的是為了報恩。

用這三種方法落實心靈環保,就可以隨時隨地安定自己的身心,成長自己的人格,也能為社會大眾,帶來安定的力量。

人間需要溫暖,社會需要關懷,人人若能自安己心,必然也能安定他人,所以大家必須攜手合作,共同建立一個安定的社會。

愛護環境要知行合一

很多人都知道要愛護環境,可是真的自己著手去保護環境的人卻少之又少。工商業的生產一定要有環保設施,不然工廠排出了未經過污水處理的廢水,就會污染河川。而種植農產品所使用的農藥也同樣會污染水資源。過去許多圳、溪、河內,有許多野生的魚蝦,現在漸漸看不到了。還有吃素的人很喜歡吃的海邊生產的海藻類,如紅毛苔,現在的產量不僅愈來愈少,而且也受到了污染,可能含有毒素,吃素的人很可能也因此吃進了有毒食物。

像這種情形,人們儘管也知道要保護環境,但就是不知道如何由自己做起。在日常生活中,浪費的情形也非常嚴重,譬如塑膠袋的使用,買幾塊錢的東西就拿一個塑膠袋,甚至多拿幾個帶回家用。塑膠袋固然很方便,可是它永遠不會腐爛,燃燒時更會產生毒氣,污染我們的生活環境。在過去都是用報紙,或者是用芋頭、美人蕉等植物的葉子來包裝物品,根本不會有污染的問題。

每個家庭的垃圾製造量也非常可觀,東西並沒有完全用盡或用壞就把它丟棄,於是變成了垃圾。垃圾一丟出來,就變成污染源。一有新產品出來,稍微舊一點的用品就把它丟了,這些舊物品也就變成了污染環境的垃圾。過去的垃圾可變成堆肥,滋養農作物,現在的垃圾有很多是萬年不化的塑膠製品,而且有很多的化學物質,會傷害農作物。

知福惜福才能做心靈環保

我們應該做好「心靈環保」。物質環境的保護,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心靈環保則從人心淨化的根本做起,也唯有如此,才能正本清源。從心靈的環保做起,我們才會心甘情願,自發性地減少浪費自然資源,而不會只要求他人該如何;並且會覺得是一種享受,而不是犧牲,這就是「知福惜福」。

所謂「心靈環保」是說,因為我們的心被污染,以至於環境也被污染;假使我們的心不受污染,環境也會跟著不受污染。因為心靈是指揮身體的,我們的行為是和心連在一起的,每一個人心念的改變,就能改變一個人、一個家庭,甚至一個社會,所以,心念的改變才是最重要的。

「環境」本身不會製造髒亂,植物或礦物也不會為人類的生活環境帶來污染,唯有人類才會製造髒亂。不但污染物質環境,更是污染精神環境,從語言、文字、符號,種種形象以及各種思想、觀念等,都會為人類的心靈帶來創傷與污染。物質環境的污染不離人為,而人為又離不開人的「心」。如果人「心」潔淨,我們的物質環境絕對不受污染。因此,討論環境的污染,就必須從根源著手,也就是我一再強調與倡導的「心靈環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mscl 的頭像
    famscl

    妙音書院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