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云何為『菩薩善住三昧』

 

     眾所周知:『菩薩』者,具名菩提薩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舊譯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譯曰大覺有情,覺有情等。謂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覺有情。又薩埵者勇猛之義,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譯作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義譯也。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如同《注維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薩埵秦言大心眾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薩埵。」《大乘義章》曰:「菩薩胡語,此方翻譯為道眾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眾生。」至於云何為『菩薩善住三昧』?依《佛說超日明三昧經》開示:何謂菩薩善住三昧?所謂

  1. 譬若如地,善惡美苦臭香不淨之物悉受不污,菩薩如是受一切法而自修立。先睹嘉瑞三千佛土平等如掌,眾寶蓮華以為莊嚴,逮成殊勝難喻總持,則具超越戒度無極。
  2. 又行十事蠲八難態,建立佛德,度於聲聞,緣覺之乘,淨身口意,諸事所由皆從佛法,嚴莊志性,度三趣厄,具滿諸願,檢御人心。
  3. 身常行慈不竊不婬,講議經典不為浮華,至誠和諍言軟不麤未曾綺飾,捨貪念施為人安調,離於邪見而樂正法,常觀非常苦空非身。
  4. 以世為穢以法為計,心自修立常患不及,視身無益五陰則損。欲拔五慾,佛道為尊不懷悔恨,察天無常觀人如夢,三塗最苦憐愍傷之,以何方便自濟生死五陰之難并化他人。
  5. 計十方人則為我所。所以者何?欲度脫之,見來侵者不念其惡,若光益者不偏念善,見罵詈者默而不報,若撾捶者受而不挍,若瞋恚者慈心向之,若輕毀者哀而不害。
  6. 又自羞恥從無數劫在生死中,五陰所蓋不能自拔。心迷意惑流於五江,四懼之患不能自覺。有物能施知財非常身非我有,求于善友遠離惡友。發意向佛恒求尊經,不慕世名行常恭敬。志於信戒聞施慧道,不為疑惑犯禁懈怠慳貪愚癡捨道義也。
  7. 常思念法如飢求食,稍入於道如泉遠流稍入于海。如母生子乳哺養育,治生救命不居畜積。供給父母弟兄妻子奴客婢使,皆念愍哀欲令得度。不墮三塗使越三界,歸命三尊佛法聖眾,獲三達智無礙之慧,不為三垢之所霑污。

         由此觀之,其行是『七者』,即所謂菩薩善住三昧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善住』者,謂修道之人,非時不住,若或住時,隨所住處,常念供養三寶(佛寶、法寶、僧寶也),讚歎經法,廣為人說,思惟經義,如法而住是也。又『三昧』者,又名三摩提,或三摩地,華譯為正定,即離諸邪亂,攝心不散的意思。

總而言之,『菩薩』者,佛教指上求佛法,下化眾生的聖者。在三乘中,菩薩高於羅漢而次於佛。菩薩標榜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是大乘精神的象徵。北周庾信《五張寺經藏碑》云︰「如來說法,萬萬恒沙;菩薩轉輪,生生世界。」菩薩,乃是梵語菩提薩(Bodhisattva)的省音,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等。我國民間熟悉的菩薩有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菩薩普渡眾生,往往變現各種「化身」,如觀世音菩薩就有「三十三身」。如同《法華經‧五百弟子品》謂︰「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聲聞,即羅漢。唐‧白居易《送守實上人遊江南》詩云︰「無妨菩薩是船師。」船師,是「凡夫」身。此外,「薩(Sattva)除譯為「有情」、「眾生」外,亦譯作「勇猛」。因此,「菩薩」亦可釋謂勇猛求取佛道的聖者。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769日星期五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官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mscl 的頭像
    famscl

    妙音書院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