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則非」、「是名」兩句,即開念佛法要也。『則非』,明自性清淨,本無有念。『是名』,明妄念繁興,必須執持名號以除妄念。
『莊嚴佛土,應不取著、不斷滅』。因為兩邊要離,空有不著,所以經文上有「則非」、「是名」。『則非,明其不取著相』。也就是前面我們說到的「行而無其所行,得而無其所得」,即是不取著相。『是名,明其非斷滅相』。方是真的在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真修,時時刻刻沒有間斷。正如世尊前面所示現的,穿衣,六波羅蜜具足;吃飯,六波羅蜜也具足。是故,穿衣是修六波羅蜜,吃飯也是修六波羅蜜;迎賓送客,亦是修六波羅蜜。那才是菩薩行,菩薩的生活。
我們在生活上分別執著、起心動念,就是六道凡夫的生活。雖然生生世世修福,依舊不能出離六道輪迴,原因在此。今天把原因找到,只要把這個原因消除,我們就能出離三界,永脫輪迴。不住相,也不能斷滅相。不斷滅相,是認真去做。雖然做,心中若無其事,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樣做,與《金剛經》的修學宗旨就相應,也就是無住生心。
4.性必現相,性相從來不離。相從性生,仍應會歸於性也。
何以不可以斷滅相?『性必現相』。性是體;體一定起作用;起作用就現相。『性相從來不離』。我們凡夫見不到,就是因為我們迷,執著。如果不分別、不執著,覺悟了,就見到真相。性即是相,相即是性,性相不二,性相一如。《金剛經》最後講到「如」,「如來者,即諸法如義」。一切經一開端,「如是我聞」,那個如就是一如之意。萬法一如,性相一如,確實是一不是二。所以,我們見不到性是因為迷,是因為執著。『相從性生,仍應會歸於性也』。因為它本來就是性,我們硬把它看成相,錯在這裡。
5.「則非」、「是名」兩句,即開念佛法要也。『則非』,明自性清淨,本無有念。『是名』,明妄念繁興,必須執持名號以除妄念。
『則非、是名兩句』。《金剛經》上這兩句用得很多。『即開念佛法要也』。江味農居士,一生四十多年時間用在《金剛經》上,可以說他是《金剛經》的專家,是《金剛經》的權威。然而他在行門上,取的是念佛求生淨土。這個說法是他發明的,古人沒有這個講法,他說得很有道理。
『則非,明自性清淨,本無有念』。《金剛經》上這兩個字,是從性上講。凡是講「則非」,都是從性上講的。凡是講「是名」,都是從相上講的。明白這個意思,看《金剛經》就能看出法味。清淨心中沒有念,念是妄念,本無妄念,本來無念。
『是名』,是從相上講,『明妄念繁興』。「繁」是繁多、繁雜,「興」是起來。無量無邊的雜念起來,這是妄念。『必須執持名號以除妄念』。須菩提尊者問「云何降伏其心」,意即是怎樣降伏這些妄念。
淨宗的方法比《金剛經》簡單,《金剛經》講了這麼多,我們還是抓不到要領,還是無法下手。云何降伏其心?淨宗是用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就行了。應云何住?南無阿彌陀佛,心住在阿彌陀佛上就行了。你看,一句阿彌陀佛把《金剛經》的問題都解決了。方知淨宗不可思議。所以,般若要是離開淨土,決定得不到究竟。就跟《華嚴》一樣,《華嚴》到最後,要不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生導歸極樂,《華嚴》也不能圓滿。所以,淨宗是真正的大圓滿,真正是究竟的境界,究竟的果位。
「必須」二字非常肯定,一定要用執持名號,用這個方法把妄想念掉。禪宗裡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禪宗用觀照的方法,觀照是覺。淨宗用念佛的方法。念頭起來不怕,立刻就提起佛號,一句阿彌陀佛把念頭轉過來。不管是什麼念頭,善念也好,惡念也好,只要念頭一起,第二個念頭就換成阿彌陀佛,這是真功夫。真正念佛人,是這個念法。念頭要轉得快,不要讓妄念繼續發展,要讓佛號繼續。明白此理,就可以說,《金剛經》句句都是念佛法門。
諸位從理上仔細觀察,就能夠體會古人所講的,般若跟淨土有密切的關係。密切到什麼程度,究竟是什麼密切關係,你就明瞭了。
6.念佛必應念至無念而念,妄盡情空,一心清淨,是謂一心不亂。心淨即佛土淨矣。
『念佛必應念至無念而念』。這與般若完全相應,要念至無念而念。『妄盡情空』。「妄」是妄念,妄念沒有;「情」是情執,也沒有。『一心清淨,是謂一心不亂』。即是淨宗說的「一心不亂」。心清淨,佛土就清淨,才能往生。如果達不到這個境界,雖念佛,亦不能往生。特別是念佛求生淨土的,幾時你念到心地清淨,往生就得到了。有人念一輩子佛,心不清淨,所以他不能往生。有人在臨終的時候,一念十念心清淨,他就往生。往生是要心清淨,一念相應一念生。一念佛號,心是真清淨,那一念就生。念念清淨就念念生。
往生關鍵的時刻,就是臨終最後那一口氣,那一句阿彌陀佛,心果然清淨,沒有牽掛,沒有分別執著,決定往生。《飭終津梁》文字比較深一點,以後有人改寫得很淺,名《飭終須知》,教我們,人在臨終的時候,應該如何幫助他人往生。臨終若遇到善知識幫他助念,往生不成問題。最怕遇不到善知識,家親眷屬在旁邊,一把眼淚,一把鼻涕,他還能往生?自己修學的功夫不到家,這時外緣就真正主宰你的命運。他本來心是清淨的,一下又亂了。這是冤家對頭,本來他可以往生,又把他抓到六道裡來,這那是孝順?是非顛倒!家親眷屬一定要明理。到時,絲毫悲哀的念頭都不可以有,一心一意幫助親人往生,才是正確的。
其實多數念佛人不能往生,都是被冤親債主害了,本來是可以去的,臨終又哭又鬧把他的心搞亂了。所謂不是冤家不聚頭。你想去修行,想往生,他就硬把你拉回來,非常非常可怕。我們明白了,平常要提高警覺,要預先防止。當然,最好的辦法是自己有功夫。底下一段經文是上面這一段的小結。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 佛教居士林及美國,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