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云何為『眾生思惟因緣而得近於大般涅槃』

 

    眾所周知:『眾生』者,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識的動物。集眾緣所生,名為眾生,又歷眾多生死,名為眾生,十法界中,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皆名眾生。至於云何為『眾生思惟因緣而得近於大般涅槃』?依《大般涅槃經》開示:云何眾生思惟因緣而得近於大般涅槃?因是思惟心得解脫。即所謂

(一)    一切眾生常為五欲之所繫縛,以思惟故悉得解脫。以是義故,思惟因緣則得近於大般涅槃。

(二)    一切眾生常為常樂我淨四法之所顛倒,以思惟故得見諸法無常無樂無我無淨,如是見已四倒即斷。以是義故,思惟因緣則得近於大般涅槃。

(三)    一切諸法有四種相。何等為四?一者生相;二者老相;三者病相;四者滅相。以是四相能令一切凡夫眾生至須陀洹生大苦惱,若能繫念善思惟者,雖遇此四不生於苦。以是義故,思惟因緣則得近於大般涅槃。

(四)    一切善法無不因於思惟而得。雖然有人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專心聽法,若不思惟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義故,思惟因緣則得近於大般涅槃。

(五)    若有眾生信佛法僧無有變易而生恭敬,當知皆是繫念思惟因緣力故。因得斷除一切煩惱。以是義故,思惟因緣則得近於大般涅槃。

    由此觀之,如是『五者』,即所謂眾生思惟因緣而得近於大般涅槃,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思惟』者,思量所對之境而分別之也。如同《無量壽經》曰:「具足五劫,思惟攝取莊嚴佛國清淨之行。」又對於定心之無思無想而定前一心之思想,謂之思惟。如同《觀無量壽經》曰:「教我思惟,教我正受。」《善導序分義》曰:「言我思惟者,即是定前方便,思想憶念彼國依正二報四種莊嚴也。」又『因緣』者,於一物之生,賦與強力曰因,旁添弱力曰緣。例如種子因也,雨露農夫等緣也。雖辨因果,應識因緣。若但知因,則惑於緣,因果之義缺矣。

    總而言之,眾生有多義:(一)眾人共生之義。如同《法華文句》曰:「中阿含十二云:劫初光音天,下生世間,無男女尊卑眾共生世,故言眾生。此據最初也。」(二)眾多之法,假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如同《法鼓經》曰:「萬法和合施設,名為眾生。」《注維摩經》曰:「生曰:眾生者眾事會而生,以名宰一之主也。」《大乘義章》曰:「依於五陰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大經慧苑疏》曰:「眾法成生,亦名眾生。」《法華文句》曰:「若攬眾陰而有,假名眾生。此據一期受報也。」(三)經眾多之生死,故名眾生。不曰眾死者,以有生者必有死,有死者必有生故也。如同《般若燈論》曰:「有情者數數生,故名眾生。」《大乘義章》曰:「多生相續,名曰眾生。」《法華文句》曰:「若言處處受生,故名眾生者。此據業力五道流轉也。」《俱舍光記》曰:「受眾多生死,故名眾生。夫生必死,言生可以攝死,故言眾生。死不必生,如入涅槃,故不言眾死。」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2529日星期二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官網

http://blog.udn.com/famscl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nownews.com/famscl/
http://www.im.tv/blog/famscl/1143562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famscl
http://blog.youthwant.com.tw/b.php?bid=905
http://blog.dreamhome.com.tw/blog.asp?name=famsc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mscl 的頭像
    famscl

    妙音書院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