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題:云何為『比丘當受持錫杖』

 

     眾所周知:『比丘』者,又名苾芻,為出家受具足戒者之通稱。男曰比丘,女曰比丘尼。其義甚多。以乞士之翻為本義。如同《嘉祥法華義疏》曰:「比丘名為乞士,上從如來乞法以練神,下就俗人乞食以資身,故名乞士。世之乞人,但乞衣食,不乞於法,不名比丘。(中略)餘怖魔,破惡,淨命,如智度論中廣說也。」至於云何為『比丘當受持錫杖』?依《得道梯橙錫杖經》開示:比丘當受持錫杖。所以者何?蓋

  1. 是錫杖者,名為智杖,亦名德杖。彰顯聖智,故名智杖;行功德本,故曰德杖。
  2. 如是杖者,聖人之表式、賢士之明記、趣道法之正幢、建念義之志,是故汝等咸持如法。
  3. 是錫杖者,為修智士,廣修多聞,解世出世,分別善惡,有為無為,有漏無漏,了智無礙,智慧成就,故曰智杖。為持禁戒、忍辱、禪定、一心不亂、常修福業、無時懈怠,如救頭然,故曰德杖。
  4. 攝持是杖,如斯之人,內具十六行(謂四諦:苦、集、滅、道。四等:慈、悲、喜、捨。四禪: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四無色定:空處、識處、不用處、非想非非想處),復具三十七行(謂:三十七助道法)。
  5. 於是法中,了了分別,自身作證,不隨音聲;於是法中,而自遨戲,入空、無相、無願解脫門,自在無難,名之為聖。內有是德,外執錫杖,表式此人,必有聖德。戒定忍慧,三明六通,及八解脫,皆悉具有,以記此人,望表生敬,故曰聖人之表式也。
  6. 賢士之明記者:內有智性,故曰賢士。明記此人內有智性,習功德本,於法增進,善心成辦,故曰賢士明記。
  7. 此人不久之間,智慧成就,入無為處,寂然宴靜,涅槃安樂,第一義道,故曰趣道之法幢。
  8. 建念義之志者,是杖有三鬲。見三鬲重,則念三塗苦惱,則修戒、定、慧;念三災老病死,則除三毒貪、瞋、癡;念三界之無常,則信重於三寶、除三惡、斷三漏、淨三業,欲具三明、入三解脫、得三念處、通三達智,故立三鬲,以相重也。
  9. 復有四鈷者,用斷四生、念四諦、修四等、入四禪、淨四空、明四念處、堅四正勤、得四神足,故立四楞。
  10. 通中鬲五,用斷五道苦惱輪迴,修五根、具五力、除五蓋、散五陰,得五分法身,故立五也。
  11. 十二環者,用念十二因緣,通達無礙,修行十二門禪,令心無患。三重四楞合數成七,以念如來七覺意法,成就七聖財。
  12. 通鬲鑽八,用念八正道,得八解脫,除滅八難,故用八也。

     由此觀之,如是『十二者』,即所謂比丘當受持錫杖,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受持』者,受者領受,持者憶持。以信力故受,以念力故持。是法華五種法師行之一也。如同《勝鬘寶窟》曰:「始則領受在心曰受,終則憶而不忘曰持。」又錫杖』者,菩薩頭陀十八物之一,上有四股十二環,表四諦十二因緣之義。比丘向人乞食,到門口,便振動錫杖上的小環作聲,以讓人知道。

      總而言之,『出家』者,可分(1)身(為了脫生死而著袈裟)心(不貪五欲六塵)皆出家(2)身出家(或因逃債,或因婚姻不滿而著袈裟)心不出家(尚貪戀家眷、五欲)(3)身不出家(或因照顧老弱眷屬,或因學佛較晚)心出家(為了脫生死,由聞思修三慧而看破五欲)(4)身心皆未出家(指一般未學佛凡夫)。學佛修道者為了脫生死,超出三界,勢必要選擇『身心皆出家(如古今中外『明心見性』之高僧)』,至少也要選擇『身不出家而心出家(如唯摩詰居士、龐居士、傅大士、王龍舒居士、彭際清居士等大德)』,方能『明心見性』,或上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俟證得『八地(不動地)菩薩』果位後,再倒駕慈航到『娑婆世界』普度眾生,滿菩提願。否則『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六欲天上現五衰,三禪天上有風災,要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歸去來』。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201025日星期日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官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