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題:云何為『眾生能生夜摩天光明圍』

 

     眾所周知:『眾生』者,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識的動物。集眾緣所生,名為眾生,又歷眾多生死,名為眾生,十法界中,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皆名眾生。至於云何為『眾生能生夜摩天光明圍』?依《正法念處經》開示:觀夜摩天復有地處,名光明圍。眾生何業生於彼處?所謂

  1. 若善男子曾聞法義,受戒持戒,正見不邪,不惱亂他,心意正直,不殺不盜,如前所說,復捨邪婬,畏邪行故,乃至不觀畫婦女像,常行善業,善修淨命。
  2. 如是之人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光明圍處。生彼處已,善業力故,天妙境界五欲功德種種受樂,六根所使,樂見園林。如是如是見種種法,如是如是六根增上。以增上故,則能驅使地處平正,第一柔軟,七寶間雜,甚可愛樂。彼處諸天若有是心,欲令彼果如意出酒,即有觸香色味具足天之美酒,從果流出在於樹下。時彼諸天共天女眾執珠寶器,承而飲之。
  3. 彼天所聞天妙音聲,有無量種無量分別心樂相應,聞已歡喜,第一持戒勝善業故。五欲功德皆悉具足而受樂行,彼天如是受樂行故,乃經久時,如是受樂,不知厭足。彼處光明圍地一切諸天自身光明,為欲遊戲受諸樂故,向心樂林。於彼林中遊戲受樂,愛林所繫,五欲功德,受天快樂,不知厭足。又復多有可愛鳥眾,種種可愛妙蓮花池,種種可愛樹枝屋舍,散華遍地,地觸柔軟,甚可愛樂。多有無量百千天眾,是故彼處如是端嚴。
  4. 曼陀羅林有孔雀王,名曰雜色,種種七寶間錯斑雜,所出音聲普遍彼林。實是菩薩以願力故,生彼天中,為放逸天除放逸故。見彼諸天五境界火之所燒故,住樹枝中,勇猛無畏,生憐愍心告彼天言:『此諸天等多放逸行,不慮後退。此樂欲盡,無常不住。一切天樂速疾已過,如山中河其流迅速而不覺知。心常著樂,以惡愛故。』彼孔雀王用人中物,以為譬喻,為天眾說。何以故?令天聞已,憶本生故;以憶本生,知業果故,修行無常;修無常故,不放逸行。是故雜色孔雀鳥王,以人中喻,為天說法。說何等法?謂無常法。為說欲過,說欲無常。彼天聞已,猶故飲酒,不休不止,心生歡喜。自身光明周圍如鬘,復以花鬘莊嚴身體,飲酒遊戲不知厭足。
  5. 彼天五樂音聲在彼林中久時遊戲,愛火所燒,猶不厭足,復向餘林。彼林名為鳥音聲樂,無量天女以自圍遶,如是歌舞喜笑遊戲,在虛空中手彈箜篌,如是飛行。彼天如是種種鬘莊嚴身,以香塗身,自身光明,而受快樂,勝歡喜心。如是觀察鳥聲樂林,如是觀見七寶諸樹光明如炎,有種種鳥圍遶彼林。彼鳥詠歌,若天聞之,昔未曾聞如是音聲,既得聞已心喜受樂。彼一切天聞已皆樂。又彼林中,復有一根境界可愛,所謂天味。隨意所念,得勝果味或天酒味、天藥草味。如是彼林,隨念得味,如是林中,諸味具足。
  6. 彼諸天眾為欲受樂,往到彼山,普遍處處歌舞遊戲,以蓮華鬘瓔珞其身,一切時樂,心常歡喜、心常愛樂。五境界怨如五火燒,愛縛其咽。向彼山頂為受樂故,希望欲見種種憶念、種種分別。漸漸欲到,漸近彼山,見有山窟是毘琉璃。彼山窟者青色光明,可有一萬以為莊嚴,普第一樂勝妙光明。若住山天入彼窟中,種種遊戲。彼寶窟門為利益天,書佛偈頌,其法如是。有天見之,則便尋讀,讀彼偈已,憶自本生,於少時間不放逸行。以善業故,於須臾間正心思惟,增長未來無量百千多生之樂,增長淨分,減損染分。彼天如是少時正念,能滅無量百千生數。若有見彼寶窟門上所書偈者,則生厭離,不放逸行;若天入窟不讀偈者,則為唐入。
  7. 彼諸天等於境界中受諸欲樂,不知厭足,廣多愛故。又於境界不知厭足,以諸境界廣無量故,以根常渴,不曾斷故。如是彼天五欲功德轉轉增長,不斷不絕,常受欲樂,心生希有,可愛功德不可譬喻。是故彼天不知厭足,如海吞流無有足時,天不知足亦復如是。常一切時於彼天處如是受樂,行於種種園林之中,欲水所漂,共諸天女遊戲受樂。彼天如是,乃至作集愛善業盡,至於後時退彼天處,如自業行,業繩繫縛。
  8. 如是樂處,業盡退已,墮於地獄、餓鬼、畜生。若有餘天餘善業故,生於人中,在閻浮提大富樂處,第一種姓,歌舞喜笑種種遊戲,常受快樂,身色殊妙形服端嚴種種具足勝國土中;或為國王或為大臣,或迦奢國、憍薩羅國,在安隱洲。彼餘業故。

         由此觀之,如是『八者』,即所謂眾生能生夜摩天光明圍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夜摩天』者,梵語夜摩,華言善時。謂時時唱快樂故也。此天由修施、戒二種福業,勝忉利天,是以感報得生其中也。彼一切地有三十二,一名勢力;二名乘處遊行;三名雲處遊行;四名積負;五名心相;六名山樹具足;七名廣博行;八名成就;九名勝光明圍;十名正行;十一名常樂;十二名增長法;十三名一向樂;十四名樂行;十五名種種雜;十六名心莊嚴;十七名風吹;十八名崇高;十九名沫旋行;二十名百光明岸;二十一名山聚行;二十二名月鏡;二十三名憶念量;二十四名遮尸迦;二十五名解脫禪;二十六名慢上慢;二十七名下入;二十八名階行;二十九名自身鏡;三十名慢身光明;三十一名上行;三十二名林光明。

總而言之,眾生有多義:(一)眾人共生之義。如同《法華文句》曰:「中阿含十二云:劫初光音天,下生世間,無男女尊卑眾共生世,故言眾生。此據最初也。」(二)眾多之法,假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如同《法鼓經》曰:「萬法和合施設,名為眾生。」《注維摩經》曰:「生曰:眾生者眾事會而生,以名宰一之主也。」《大乘義章》曰:「依於五陰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大經慧苑疏》曰:「眾法成生,亦名眾生。」《法華文句》曰:「若攬眾陰而有,假名眾生。此據一期受報也。」(三)經眾多之生死,故名眾生。不曰眾死者,以有生者必有死,有死者必有生故也。如同《般若燈論》曰:「有情者數數生,故名眾生。」《大乘義章》曰:「多生相續,名曰眾生。」《法華文句》曰:「若言處處受生,故名眾生者。此據業力五道流轉也。」《俱舍光記》曰:「受眾多生死,故名眾生。夫生必死,言生可以攝死,故言眾生。死不必生,如入涅槃,故不言眾死。」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9115日星期二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官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