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道者得,無心者通

傳法是一項責任。釋迦牟尼佛說,我們這些人只要運用佛法、傳持佛法、弘揚佛法,擔當任務之後就是法子。法子是從佛口生得佛法分,也就是自己的心性跟佛說的正法相應,這就是法子。所以,在家居士也能成為我的法子,只要你接受這樣的任務,達成這樣的標準。

法子,一定要發菩提心,一定要有出離心;有出離心就不會有煩惱,有菩提心就會奉獻給眾生。如果受了佛法付託,卻還有煩惱習氣,那就隨時要修正、懺悔、慚愧,這樣子我們才能弘法和利生。在我們僧團裡面,只有職務的輕重,沒有地位的高低,如果接了法就貢高我慢,那就對不起這個法統的傳承。

我們對上要尊敬,對人要友善,對後輩要關心、要慈悲,對自己則要節儉。如果自己有權、有位,享受便比別人多一些,這對傳法就是一種敗壞。我在你們這個年齡的時候,出門是沒有車的,只能騎腳踏車、摩托車,有時候坐小發財車,自己也沒有什麼辦公室,哪個地方有位子,我就坐到那個地方去,吃的、穿的都隨眾。只是現在年紀老了,飲食要人家特別照顧,不過我也沒有吃的比大家好。

記得我的師公,也就是智光老和尚,他的衣服自己洗、自己補,從不借助別人來剃頭。我們要感動他人,就要忍苦耐勞,對人盡心盡力。有學問、有能力當然好,但如果有學問、有能力卻沒有德行,對佛法就是一種敗壞。《六祖壇經》裡有這樣子的對話:有位弟子問惠能大師,你的正法眼藏究竟要付給誰?大師說︰「有道者得,無心者通」,這二句話是不是六祖所說,尚待考證,但這兩句話的意義是對的,就是說你有德行,就得到了正法眼藏。怎樣通達正法眼藏?要放下自我的執著心,就是自我的種種妒忌、猜疑、不滿、貪瞋,這些種種都放下的時候,你就是跟正法眼藏相通了!

法鼓山 的法,是以社會大眾為基礎的禪法

法鼓山 的法,實際上也沒有特別的法,就是漢傳禪法,漢傳禪法跟南傳、藏傳是不一樣的。漢傳禪法的殊勝之處在於民間化、普及化、生活化,漢傳禪法不離佛法的根本,也不否定學問,卻不一定要談多少學問,如果老是談學問,弘法只談學術,佛法便不能普及,中國的禪宗之所以一枝獨秀,原因即在於此,而其他宗派沒辦法普及,正因為他們的理論很高深,只能適應上層社會的知識分子,跟一般民間不能相應、接合。

中國的禪宗就是中華禪,從百丈到馬祖,百丈所傳的禪法很簡單實用,不管是否具有學問、知識、錢財等做背景,都沒關係,一般人都可以在生活上運用,就因為所傳禪法如此的純樸、簡單、實用,所以可以普及,得以持久。

我之所以強調這點,是因為我們不能依靠奔走權門、豪門,如果老是巴結權門、奔走豪門,希望他們來護法,一時之間可能有用,可是長期的話便會失去一般民間大眾的基礎。

不過,這也不是說我們排斥權門、豪門,我們不排斥、不拒絕他們,並且也希望接引他們,來成為佛法的實踐者及護持者。但不能去巴結、奔走。奔走權門、豪門,佛法一定沒有辦法持久興盛、普及人間,這也就是為什麼佛要說「一缽千家飯」,便是要我們從一般社會大眾出發,平等接引每一個階層,為他們服務、給他們照顧,讓他們都能各取所需,得到佛法的利益,如此,佛法才會常住世間。佛法其實就是靠大眾,釋迦牟尼佛自己出身貴族,他雖化度王臣長者,但他接觸的人大多是平民,因此大家要掌握這個原則。

首座和尚,代行方丈職權

法鼓山 在過去這二年來,不斷尋求制度的完善、組織的完備,制度要從僧團這裡著手,未來我們團體是以僧團為核心,今天傳法的十二位,是我們法鼓山 組織架構裡面重要的執事,當中有的不是住在我們本山的,但都是彼此密切互動,而且方向一致,遇到任何爭議的問題,共同商量,商量時不違背法鼓山 傳法的標準,以及我們傳法的意義和任務。

我們法鼓山 究竟是什麼樣的道場?我曾經跟僧團講過,佛法以釋迦牟尼佛為最高,然後是印度的佛教、漢傳的佛教、漢傳佛教的禪佛教,禪佛教中,以心靈環保為主軸的是法鼓山 的禪佛教,然後再往未來看,則是整體的世界佛教,我們在這樣的原則下往前運作。

至於如何運作?目前尚未明朗,由於方丈尚未交位,所以,如果師父出遠門,或者要休息一段時間去閉關,法鼓山 這個團體由誰來代理?師父目前兼任方丈和住持,但住持與方丈是不同的,在一般的道場稱「住持」;大本山、大叢林的住持叫作「方丈」。因此,當師父要出遠門,或要靜養一段時間,或要閉關修行,方丈還沒有交位時,行使方丈職權的就是首座和尚。

現在請大家跟隨我宣讀法鼓山 的傳法標準,共計五條:

一、對佛法具正知見;
二、生活言行嚴守淨戒律儀;
三、具備弘法的悲願與能力;
四、具備攝眾、化眾、安眾的能力;
五、認同法鼓山 理念,願盡形壽以推廣法鼓山 理念及宗風為當然責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mscl 的頭像
    famscl

    妙音書院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