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眾所周知:『比丘』者,出家受具足戒者之通稱,男的稱『比丘』,女的稱『比丘尼』,皆以勤修佛道和息諸煩惱,而求了脫生死、超出三界為目的。又比丘含有三義,即(1)乞士;(2)破惡;(3)怖魔。至於云何為『比丘名多諍訟』?依《勝思惟梵天所問經》開示:云何比丘名多諍訟?所謂若比丘
- 是好是惡,是相應是不相應,此名諍訟。
- 是理是非理,此名諍訟。
- 是垢是淨此名諍訟。
- 是善是不善此名諍訟。
- 是法可呵是法不可呵,此名諍訟。
- 是法有漏是法無漏,此名諍訟。
- 是法世間是法出世間,此名諍訟。
- 是法有為是法無為,此名諍訟。
- 是持戒是破戒,此名諍訟。
- 是可作是不可作,此名諍訟。
- 是可得是不可得,此名諍訟。
- 若於法中有高下心貪著取受,皆是諍訟。
由此觀之,如是『十二者』,即所謂比丘名多諍訟,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諍訟』者,謂以言論互止其失也。或因諸欲更相侵奪而起,或因身口惡行互相譏毀而起,或因有無等見彼此執著而起,皆由未離欲界貪瞋癡惑,堅執縛著;更相發忿,而起鬥諍,興種種訟事,故名諍訟。
總而言之,從凡夫聞佛說『四諦法』起修,快者三生,遲者六十劫,其中又有『隔陰之迷』,進進退退,方能證得『阿羅漢果』。是故,比丘在此五濁惡世之末法時代,『障道因緣』層出不窮,若欲今生證得『阿羅漢果』者,誠非易事,何況欲此生『明心見性』,甚或『即身成佛』,更是癡人說夢(除非佛菩薩示現)。難怪歷代高僧大德,都鼓勵吾人修行三根普被之『淨宗念佛法門』,先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俟證得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之『八地菩薩』後,再倒駕慈航到娑婆世界普渡眾生,滿菩提願。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6年6月22日星期三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官網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