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169

 

 

4.財施不及法施,具含多義。

  ()財施,施受未必有智。法施,非有智不能施,亦非有智不能受。
  ()財施,施得大福,受只得眼前小益。法施,施受皆得大福。
  ()財施但益人身命。法施則益人慧命。
  ()財施伏貪。法施斷惑。
  ()財施,雙方不出輪迴。法施,雙方可了生死。
  ()財施,雙方受用有盡。法施,雙方受用無窮。
  ()財施,施小則所益小。法施,小施可得大益。

  『財施不及法施,具含多義』。這個「多」是無量。真的是無量義,太多了,略舉七條來說明。

  『第一、財施,施受未必有智』。『施』是布施的人;『受』是接受布施的人,未必有智慧。此處智慧,指未必是無住。布施的人著相,接受布施的人也著相。著相就沒有智慧,心有住就沒有智慧。不見得布施跟受施的人心是無住。

  『法施,非有智不能施,亦非有智不能受』,此乃真理。如果沒有智慧,他決定不能修法施。法布施需要智慧,特別是《金剛經》上所說的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受持是真正做到。佛教你無住,你真的就做到無住才行。若無智慧,則沒有能力修法布施。接受的人沒有智慧,亦不能懂法布施的意思。我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金剛經》是無上妙法,我印一千本經布施;《金剛經》是什麼意思,我不懂。樣子學得很像,這是不是真的法布施?不是。花錢印經是財布施;我懂得《金剛經》方是法布施。不懂《金剛經》,印《金剛經》布施依然是財布施。為什麼印《金剛經》布施?聽說印《金剛經》布施會得大福報。他的心裡有住,有這麼大的福報,才肯印。此即是布施的人沒有智慧。接受布施的人,天天讀誦《金剛經》,他的心還是有住,聽說念《金剛經》福報很大,住在福報相上。希望同修們在此處領略,才真正有所體悟。把此原理、原則應用在生活上,生活會過得快樂、自在、幸福、美滿。過的就是佛菩薩的生活,比神仙還自在!

  『第二、財施,施得大福,受只得眼前小益。』布施的人得福報,跟大家結廣大的緣,將來得財富,這是佛在經論上常講的。我們看到世間發大財的人,那些大企業家,億萬的財富從那來的?過去生中財布施所得的果報。這是我們必須知道的,不要以為他很能幹,手段很高明,才能發財。聰明智慧比他高的人很多,手法靈活超過他的也很多,何以那些人不發財?一定要知道果報,財布施的果報是得財富。法布施的果報是得聰明智慧;無畏布施的果報是得健康長壽。世間人都想:我要財富,也要聰明智慧,亦要健康長壽,那你得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才行。均是住相,是故不是無住生心。此是住相生心,比不上無住生心。

  『法施,施受皆得大福』,得清淨心。清淨心即是自性,未見性的人不知道。見了性的人,像六祖給五祖的報告,「何期自性,本來具足」。本來具足就是絲毫的欠缺都沒有,圓圓滿滿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能生萬法就是有求必應。佛法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什麼時候有求必應?見性之後,能生萬法。若未見性,則求都沒有應,我們誤以為佛菩薩的話不靈。不是佛菩薩的話不靈,是我們沒有達到那個標準。若達到標準,就有求必應了。我們用妄心求;人家是用清淨心求。效果當然不同。

  『第三、財施但益人身命。法施則益人慧命』。「益」是利益、實惠。財布施讓人物質上過得好一點,健康長壽,生活自在。法布施能長養慧命。慧命裡一定含有生命;而生命裡不含慧命。此乃法布施的殊勝之處。

  『第四、財施伏貪。法施斷惑』,此是就功德而言,利益不相同。財布施,減少慳貪的欲望。慳貪是最嚴重的煩惱。使煩惱減輕,不能斷惑。「惑」是愚癡。貪瞋是粗重的煩惱;愚癡是微細的煩惱,很難斷。『般若度愚癡』,沒有般若智慧不能斷愚癡;而不能斷愚癡即是不能破無明,亦即不能成就究竟圓滿的果位。

  『第五、財施,雙方不出輪迴。法施,雙方可了生死』。這個功德利益如何能比!再大的福報,像大梵天王,依然是六道凡夫,福報享盡了,還得墮落。

  『第六、財施,雙方受用有盡。法施,雙方受用無窮』。

  『第七、財施,施小則所益小。』

  財布施的福報,是施跟報成正比例的,多施果報就多,大施果報就大,比例是相應的。法布施不一樣,『法施,小施可得大益』。佛在本經說的,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四句偈,是小施;所得的福報超過恆沙大千世界七寶布施,得的福大。

 

 

  >>續載中……

  (《金剛經講義節要述記》講於1995.5新加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