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題 : 精勤四修

○○八年五月,緬甸遭受納吉斯風災侵襲,慈濟前往賑災;不只是解一時的困難,也
了解貧農之苦——必須向人借穀種種田,利息很重,有時借一擔,收成後就要還幾十
籮,剩下的自己吃都不夠,生活難脫貧困。

於是急難救助告一段落後,慈濟展開稻種援助計畫,希望改善貧農世代窮困之苦;同
時傳達慈濟精神,開啟人人的心靈財富。

農民烏丁屯,將慈濟「竹筒歲月」故事聽進心中,但是自己這麼窮,「日存五毛
錢」有困難,要如何幫助人呢?他想到一個辦法——每天煮飯前,將今天要吃的米量抓
出一小把,放進塑膠罐存起來;一段時間累積下來,這個塑膠罐裝滿的米,就可以救
濟比自己更窮困的人家。

不僅「日存一把米」,烏丁屯知道慈濟提倡「不殺生」,決定不再用農藥。每天耕作
完,他就在稻田旁祈禱,對稻子說好話、讀「靜思語」。奇妙的事情發生了——別人的
田有蟲害,他的田不但沒有蟲害,收成還比別人多;稻田年年豐收,他開始捐穀種給
窮人。

自從做善事後,烏丁屯愈來愈開心,進而投入慈濟志工培訓。他說,每天家人少吃一
口飯,存「米撲滿」,是他能力所及的事;但要持之以恆、每天提醒自己,這也是一
種修行,就像不想弄髒身上穿的志工服,就要時時謹慎行為,還要常常培養正向力
量。

今年五月,烏丁屯的草屋翻修,空間比以前大了,他很知足,覺得好像住在「豪
宅」裏。就如《法華經?授記品》中,佛陀說須菩提成佛後,「其土人民皆處寶臺珍妙
樓閣」;烏丁屯知足心常樂,在他看來,任何東西都像寶一樣,他的小屋就像佛經中
的「寶臺珍妙樓閣」。真正是安貧樂道,富有餘。

不只自己做好事,烏丁屯也希望帶動村民一起做;所以邀請大家來家裏喝茶,向大家
介紹慈濟。鄰居說,看到烏丁屯這麼知足、肯布施,能與他比鄰而居很光榮,也相信
自己也可以做得到。

烏丁屯過去種田年年負債,風災後愛心受啟發,不等收成有錢才付出,而是每天一把
米、一把米地存下來助人。佛教中有句話:「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因為願意
付出,烏丁屯的人生起了大轉變,從一位貧農,轉變成為受村民尊重的志工。

佛陀教導四種修行方法——無餘修、無間修、長時修、尊重修;烏丁屯做到了「無餘
修」——好事不分大小,該做的就認真做,把握時間充分付出,也要帶動他人一起行
善,不斷在人群中修福緣、長智慧。

人生苦短,不要將心消磨在雜念中、將身荒廢在無明的病態中。精勤勇猛,沒有剎那
間的荒廢,就是「無間修」;誠懇發願,長年累月記住這一念心,持之以恆付出,就
是「長時修」。

還要「尊重修」——恭敬佛、法、僧三寶。志為人間菩薩,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
重自己的選擇,鍛鍊身心力量以荷擔天下重擔;恭敬對待人人如同敬佛,在團體中互
為善知識,彼此勉勵。

菩薩行,除了六度,還要四修——以「無餘修、長時修、無間修、尊重修」四種方
法,漏盡煩惱,讓佛法清新入心。恆持清淨心,做就對了,持續在人群中結善緣,自
然能不斷累積成佛的福慧資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mscl 的頭像
    famscl

    妙音書院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