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題:何等為『四眾易犯之盜

   眾所周知:四眾指僧俗四眾,即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又『三業』者,指身業、口業、意業。身業即身之所作,如殺生、偷盜、邪淫、酗酒等事是;口業即口之所語,如惡口、兩舌、綺語、妄語等之言語是;意業即意之所思,如貪、瞋、痴等動念是。至於何等為『四眾易犯之盜』?茲依《佛說佛名經》所開示,詳述之如下

  1. 或盜他財寶興刃強奪。

  2. 或自恃身逼迫而取。

  3. 或恃公威或假勢力,高桁大棫枉壓良善,吞納姦貨拷直為曲,為此因緣身罹憲網。

  4. 或任邪治領他財物,侵公益私侵私益公,損彼利此利彼損此,割他自饒口與心吝。

  5. 或竊沒租估偷度關稅,匿公課輸藏隱使沒。

  6. 或是佛法僧物不與而取。

  7. 或經像物或治塔寺物,或供養常住僧物,或擬招提僧物,或盜取誤用,恃勢不還,或自借貨人,或復換貸漏妄。

  8. 或三寶物混亂雜用。

  9. 或以眾僧物,穀米樵薪薑豉醬酢,菜茹果實錢帛竹木,繒綵幡蓋香華油燭,隨情逐意。

  10. 或許施三寶物,誑欺不與,或自用或與人。

  11. 或摘佛華果用僧鬘物,因三寶財私自利己,或作周旋朋友師僧同學,父母兄弟六親眷屬,共住同止,百一所須更相欺誑。

  12. 或於鄉鄰比近移籬拓牆,侵奪地宅改檦易相,虜掠田園因公託私,奪他邸店及以毛野。

  13. 或攻城破邑燒村壞柵,偷賣良民誘他奴婢。

  14. 或復枉壓無罪之人,使其形[止*]血刃身被徒鎖,家業破散骨肉生離,分張異城生死隔絕。

  15. 或商侶博貨邸店市易,輕秤小斗減割尺寸,盜竊分銖欺罔圭合,以麤易好以短換長,巧欺百端希望毫利。

  16. 或穿踰牆壁斷道抄掠,抵捍債息負債違要而欺心口。

  17. 或非道陵奪鬼神禽獸四生之物。

  18. 或假託卜相取人財寶,如是乃至以利求利,惡求多求無厭無足。

    由此觀之,如是『十八者』,即所謂四眾易犯之盜業,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劫盜』之罪能令眾生墮於地獄餓鬼受苦;若在畜生則受牛馬驢騾駱駝等形,以其所有身力血肉償他宿債;若生人中為他奴婢,衣不蔽形食不充命,貧寒困苦人理殆盡。是故欲消除此等罪報,勢必非藉由『懺悔業障』,不能為功。

   總而言之,懺,梵語具云懺摩,華言悔過。今言懺悔,華梵兼舉也。謂之懺者,陳露先罪;悔者,改往修來。若欲懺除業障,即當自念無量劫中,由貪瞋癡,作諸惡業,障蔽真性;今當清淨三業(三業者,身業、口業、意業也),於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不敢覆藏。故云懺悔業障。又懺悔為天台所立五悔之一,洗除已造之罪之唯一要法也。如同《心地觀經》曰:「若覆罪者,罪即增長,發露懺悔,罪即消除。」《業報差別經》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普賢行願品》曰:「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4104日星期六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官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