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云何名為『菩薩摩訶薩攝取大乘』
眾所周知:『菩薩摩訶薩』者,具名菩提薩埵摩訶薩埵。菩提薩埵作道眾生,新譯曰覺有情。摩訶薩埵作大眾生,新譯曰大有情。求道果之眾生,故云道眾生,求道果者通於聲聞緣覺,故為簡別於彼,更曰大眾生也。又菩薩有中高下之諸位,但為示地上之菩薩,更曰摩訶薩。如同《佛地論》曰:「菩薩摩訶薩者,謂諸薩埵求菩提故。此通三乘,為簡取大故,須復說摩訶薩言。(中略)此通諸位,今取地上諸大菩薩,是故復說摩訶薩言。」《法華嘉祥疏》曰:「摩訶薩埵者,摩訶云大。十地論云:大有三種。願大行大度眾生大。薩埵云眾生,即大眾生也。(中略)摩訶薩者簡異二乘,亦求小道,今明求於大道,故名大眾生。」至於云何名為『菩薩摩訶薩攝取大乘』?依《大方等大集經》開示:菩薩摩訶薩
(一) 有一法攝取大乘,所謂初發菩提之心,既發心已修不放逸。
(二) 復有一法明信業果。
(三) 復有一法觀十二緣。
(四) 復有一法於諸眾生其心平等樂修大慈。
(五) 復有一法謂不退失菩提之心。
(六) 復有一法所謂念佛。
(七) 復有一法如法住已念於正法。
(八) 復有一法以不退心念於眾僧。
(九) 復有一法不失道心念於淨戒。
(十) 復有一法遠離煩惱心念於捨。
(十一) 復有一法欲得無量寂靜之身專念於天。
(十二) 復有一法念欲安隱一切眾生。
(十三) 復有一法勤行精進。
(十四) 復有一法欲令眾生悉得解脫,得解脫已受於喜樂。
(十五) 復有一法樂求正法。
(十六) 復有一法遠離退心為眾說法。
(十七) 復有一法於聽法者生愛念心。
(十八) 復有一法於說法者樂為供養。
(十九) 復有一法於正法中生藥樹想。
(二十) 復有一法於自己身生大醫想。
(二十一) 復有一法至心專念護持正法。
(二十二) 復有一法紹隆三寶不令斷絕。
(二十三) 復有一法遠離懈怠。
(二十四) 復有一法所謂知足。
(二十五) 復有一法於一切財無貪慳想。
(二十六) 復有一法自持戒已能化毀禁。
(二十七) 復有一法自修忍已,能化眾生令離瞋心。
(二十八) 復有一法得少利益生大恩想。
(二十九) 復有一法少得恩分生大報想。
(三十) 復有一法自持淨戒不輕毀禁。
(三十一) 復有一法破於憍慢。
(三十二) 復有一法至心求覓聽法之人。
(三十三) 復有一法離惡知識。
(三十四) 復有一法至心修善。
(三十五) 復有一法不隨他意。
(三十六) 復有一法調伏諸根。
(三十七) 復有一法於法師心如如來想。
(三十八) 復有一法不惜身命護持正法。
(三十九) 復有一法行於世法不為沾污。
(四十) 復有一法不惜身命求於正法。
(四十一) 復有一法調伏眾生受苦不恨。
(四十二) 復有一法如來現在若涅槃後,供養塔像等無有二。
(四十三) 復有一法眾生不請樂為善友。
(四十四) 復有一法於好物中心無貪著。
(四十五) 復有一法樂念出家。
(四十六) 復有一法樂稱人善。
(四十七) 復有一法樂求莊嚴菩提之法。
(四十八) 復有一法於同師同學心無嫉妒。
(四十九) 復有一法教化眾生發菩提心心無悔退。
(五十) 復有一法覆藏他過。
(五十一) 復有一法求一切語。
(五十二) 復有一法求一切作。
(五十三) 復有一法所謂實語。
(五十四) 復有一法發言之後要終其事。
(五十五) 復有一法於善法所心無厭足。
(五十六) 復有一法隨所得物悉與人共。
(五十七) 復有一法善知魔界。
(五十八) 復有一法破壞憍慢修真實知。
(五十九) 復有一法心樂寂靜。
(六十) 復有一法離我我所。
(六十一) 復有一法不自讚歎。
(六十二) 復有一法隨俗而行。
(六十三) 復有一法修正命已樂於寂靜。
(六十四) 復有一法持淨戒已思惟善法。
(六十五) 復有一法修多聞已不生憍慢。
(六十六) 復有一法修善行已即住初地。
(六十七) 復有一法修空三昧觀於法性。
(六十八) 復有一法得供養已其心不高。
(六十九) 復有一法樂說世者不與同止。
(七十) 復有一法得如法物與同學共。
(七十一) 復有一法真實方便。
(七十二) 復有一法一切知已不生貪想。
(七十三) 復有一法未學學已心不生悔。
(七十四) 復有一法既學知已心不輕慢。
(七十五) 復有一法遇罵辱已心不生瞋。
(七十六) 復有一法供養罵辱其心無二。
(七十七) 復有一法聞說正法稱讚善哉。
(七十八) 復有一法為欲具足六波羅蜜常求莊嚴。
(七十九) 復有一法信心不退。
(八十) 復有一法為菩提道求於莊嚴。
(八十一) 復有一法受供養已常淨己心,為令施主得大利益。
(八十二) 復有一法具足七財。
(八十三) 復有一法能破眾生貧窮困苦。
(八十四) 復有一法以善方便調伏眾生。
(八十五) 復有一法以四攝法攝取眾生。
(八十六) 復有一法不與眾生而共諍訟。
(八十七) 復有一法聞法之時於法師所不求其短。
(八十八) 復有一法未得無上沙門果證心不生悔。
(八十九) 復有一法常行世間,不為八法之所染污。
(九十) 復有一法常觀己過。
(九十一) 復有一法於舉罪者不生瞋恚。
(九十二) 復有一法見世間法其心生捨。
(九十三) 復有一法不誑善友。
(九十四) 復有一法先淨其心教他令淨。
(九十五) 復有一法不為利養受持淨戒。
(九十六) 復有一法為增善法修集寂靜。
(九十七) 復有一法為於善法修淨莊嚴。
(九十八) 復有一法為淨功德而修莊嚴。
(九十九) 復有一法為淨智慧而修莊嚴。
(一百) 復有一法修集無想三昧方便。
(一百零一) 復有一法如法而忍。
(一百零二) 復有一法修三解脫。
(一百零三) 復有一法知處非處。
(一百零四) 復有一法修舍摩他,為欲莊嚴毘婆舍那。
(一百零五) 復有一法知於解脫。
(一百零六) 復有一法觀於三世等。
(一百零七) 復有一法謂不分別一切法界。
(一百零八) 復有一法一切法性不生不滅。
由此觀之,如是『一百零七法』,即所謂菩薩摩訶薩攝取大乘,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攝取』者,攝物而取之也。又佛以慈悲之光明攝救苦眾生也。如同《無量壽經》曰:「我當修行攝取佛國清淨莊嚴無量妙土。」《觀無量壽經》曰:「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大乘』者,梵語摩訶衍,譯作大乘。大,簡小之稱。乘,運載之義。灰身滅智,求空寂之涅槃之教為小乘,開一切智之教曰大乘。
總而言之,吾等學佛修道者,若想證得『歡喜地』以上菩薩摩訶薩之果位,就時間而言,至少須歷經『一大阿僧祇劫』,就事功而言,須悲智雙運、福慧雙修至如同『十一、十二』之月亮,將圓未圓(因八地以上菩薩摩訶薩為『十三、十四』之月亮,而佛陀之福慧圓滿如『十五』之明月),確屬不易做到。尤其身處『五濁惡世』之娑婆世界,障道因緣特多,更是如『天方夜譚』般難上加難。是故吾等學佛修道者,若能選擇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之『念佛法門』,一門深入地修行,只要能臨命終時,自知時至,身無痛苦,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蒙受 阿彌陀佛及清淨海會聖眾,手持『九品蓮花』來接引,一生『西方極樂世界』,即能證得如同『初地(歡喜地)』以上菩薩摩訶薩果位,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直至成就『佛道』為止。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2年12月17日星期一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官網
【http://blog.udn.com/famscl 】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 http://blog.nownews.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famscl 】
【http://blog.youthwant.com.tw/b.php?bid=905 】
【 http://www.facebook.com/notes/me/#!/famscl 】
【http://blog.dreamhome.com.tw/blog.asp?name=famscl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