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無行而行 文╱聖嚴法師
無行而行,即超彼岸。
「無行而行」和「無住而住」是相對的。住是不動,行是有所動作。普賢菩薩稱為「大行」普賢菩薩,我們法鼓山的義工群稱為「萬行菩薩」;因為修持六波羅蜜叫作六行,而六度含攝萬行,所以細分也叫作萬行,另外也有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之說。可是在《壇經》裡卻說:「憎愛不關心,長伸兩腳臥。」像六祖這樣大悟徹底的人還有事要做嗎?他沒有自己的事,但他於四十歲時講出《壇經》,直到七十六歲涅槃,天天忙著度眾生,他臨涅槃的時候,還把他的重要弟子十人找來,叮嚀又叮嚀;也像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他自己已經無事可做,可是卻辛辛苦苦花了四十多年的時間度眾生。像這樣都是「無行而行」,不為自己求名、求利而行動,只是以悲願心為度眾生而不辭萬行。
我常說,一個開了悟的人是:「你家有事,他家有事,我家沒事。」因為我家沒有事,而他家有事,你家有事,所以就專門為了無事而忙。因為自己沒有事,當然也就能夠挪出手來,挪出腳來,挪出嘴巴來,挪出身體來,到處去奔走呼籲,幫助這群人救煩惱火,幫助那群人救智慧命。因此,一個大悟徹底的人,叫作「無事道人」──沒有事情的修道人。也因為心中無事,所以他不會堅持執著我必須要怎麼,或者我絕不可怎麼,或者我不願意怎麼;只要眾生需要什麼,他都恰到好處地給他們支援、關懷、協助,使其獲得安樂的利益,這便是「無行而行」。我們雖然還未到心中無事亦無行的程度,但也應該學習著在修行的時候,心裡少一點執著,少一點牽掛,多一些悲願,多做有益於人的事。
每次我們農禪寺舉辦聯合祝壽典禮,在典禮上我都勉勵那些老壽星們:若要沒有病苦,就要少些煩惱。如何使得煩惱少些呢?我說:「少為兒女擔心,少為閒事嘮叨,要做一個笑口常開的老壽星。」因為他們已經年邁,不需為了生活及事業而忙了,還管那麼多的事做什麼?但是為了往生淨土,準備資糧,應當經常多念阿彌陀佛,應當老而不廢,能夠自己做的生活中的事,還是自己做;能夠多替他人做些義工的話,還是要廣結善緣;有機會給他人規勸、勉勵、讚美的話,還是要說。這樣也可以稱為「無行而行,即超彼岸」。
「彼岸」是從苦惱的此岸而到離苦得樂的涅槃境。許多人認為離開此岸的娑婆世界,才能到達彼岸的佛國淨土;在禪宗則認為只要心中無事,又能行於萬行利益眾生,即是超越此岸而登彼岸,不必等待死後往生佛國,也就是說在生前便能體驗人間也有淨土的安樂。
本文摘自:《神會禪師的悟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