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靈機妙運
↑TOP
靈機妙運,觸事皆真。
「靈機妙運,觸事皆真」是指讓開悟的菩薩能恰當回應眾生的明照狀態。在那種狀態中,不論遇到什麼都觸事皆真,也就是默,無執。那是一種活潑、不帶成見地與人互動的方式,既不呆滯,也不拘泥於形式。那是靈機妙運的智慧自然流動,不受制於煩惱。大菩薩能適切地給予眾生所需的教誨。有多少類的眾生,大菩薩就有多少的回應方式。禪宗把這稱為「智慧大用」,示現於身、口、意。
我不認為自己是菩薩,但有時我對環境的回應正確而恰當。我沒有神通,只是倚賴直覺,恰當地回應,沒有任何造作或計畫。有時人們說我給他們的教誨正是他們所需要的,但有時我也會弄錯。這種感受在禪七時特別敏銳。當我進入禪堂時,就直覺地知道而回應。我也曾弄錯,有時會有不恰當的行為,但有時即便這樣也會導致好的結果。還有一點,我與人相見時,都把他們看成是菩薩。
現在我能向你們透露我運用的祕密。〔眾人笑〕祕密是:不喜不憎。不要有任何偏好;不要幫助這個人,放棄那個人;不要倚賴刻板印象。要承認即使你以開放的心回應人,還是可能犯錯。比方說,如果我用香板打人,那個人可能會憎恨我,如果我責罵人,那個人可能會離開禪七。這些實例說明的是,一些行動導致意想不到的結果。我知道如何解釋這些事。我說這是那個人的業,所以不是我的問題。〔眾人笑〕其實,在禪七結束前就有人離開,我會為自己沒有更好好照顧他們而感到慚愧。
我先前說過,「靈機妙運」是照,「觸事皆真」是默。我們也說這種回應是智慧的大用。我們注意到中國人對實相的了解分成體與用,也就是原則與運用。「用」是活潑的,而「體」(原則)是不變的。然而,把體看成停滯不動,與用對立,就會陷入二元的思惟。那麼,這個體是什麼呢?體不是以主觀方式來體驗的,因為在默照的狀態下觸事皆真。這些文字並不是說在現象中還有個在真實底下的本體;也不是說自我是體,而自我的活動是用。在妙用中沒有任何自我的觀念或執著,所有經歷到的事情本身就是體:事情如實現前。在那種自由運作的狀態中,沒有一個可稱為「體」的參照點。在那時候,體就是用。在那個大用中,所有的現象本身就是體,示現真實的本質。因為一旦開悟了,所有事情都是在悟境中。這就是體與用的真義,這就是默照同時。
如果能真正了解這個,那麼不管遇到任何事情 —「好」人、「壞」人,逆境、順境 —你會如何來看待它們?也許你會想:「沒有好人、壞人,順境、逆境,好事、壞事,觸事皆真。」除非成佛,否則無法真正用這種方式來體驗事情,但你如何在觀念上來理解它?從諸佛的角度來看,眾生存在於諸佛的自性中。換句話說,佛把眾生視為佛。從眾生的角度來看,佛陀是存在於佛陀的自性中。這聽來也許很難了解,其實很簡單。只要知道眾生是佛,佛是眾生。他們共同存在,因為這是真實的觀點,而如果你了解我所說的體與用,尤其是體,那麼你就會明白,眾生並不存在於佛心之外,而佛陀也不存在於眾生心之外,這就是實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