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新春的期許

 

問:一般社會大眾在農曆年前夕,都會舉行大掃除,來做好環境的清潔工作,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方面是我們應該注意、必須除舊布新的?

師:一般的民俗習慣,到了新年前夕都會大掃除,清理掉過去一年裡所積聚下來、不需要的東西,並且把生活周遭環境打掃得乾乾淨淨;這是中國人的美德,也是大掃除的意義所在。可是如果從心靈的層面來講,大部分人就比較容易忽略,少有人在過年時做心靈上的大掃除,來淨化心靈,徹底地清理一下。在古代的佛教叢林生活,每屆歲尾,大眾要懺悔,還要更精進用功修行;因為經過一年,我們的言行舉止、行住坐臥,也就是我們的身口意(身體、言語和心理行為),便有了許多是不合規範、是不應該有的,但是我們卻做了、說了、想了,這些就是身心上的垃圾,如果我們不加以檢點和清理,在新的一年裡就會依然故我再度犯錯,所以,我們要有清淨的善業,就必須首重善業之懺悔,以懺悔心來面對自己、檢點自己,才有可能除舊而更新。並應認清一年當中,自己的那些心行是好的,就要繼續努力,不好的心行就一定要除惡務盡,不要再留過年。

摘錄自 法鼓山的方向:弘化

在今(1992年)夏以前,我們對於給法鼓山發心做工而不計薪酬的人,稱為「義工」,乃是指的義務工作者,這是順隨世俗的用法。中國儒家的孔孟之學,即以「仁義」二字,概括道德行為,所以,凡是不計私利而為公益所行的好事,都可稱為仁行義舉。

六度攝萬行,真菩薩

可是在佛法的用語中,與「義工」相當的,便是「菩薩行」,而菩薩行的涵義,比義工更為深廣。何謂菩薩行?便是指的修行「六度」法門及「四攝」法門的發心菩薩。六度的內容,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正知見)的六個項目;四攝的內容,是指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的四個項目。其實此二法門已攝一切善行的一切功德,故在《仁王般若經》卷上,有「六度四攝一切行」的連用語。在中國大乘各宗,便有使用六度攝萬行的語句,例如《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就有這樣的句子說:「諸方說,六度萬行,以為佛法。」這種觀點,在《維摩經》說得更加清楚。

菩薩行,即是眾生成佛的正因,所以《維摩經.佛道品》的末後第三偈說:「如是道無量,所行無有涯,智慧無邊際,度脫無數眾。」其中的第二句「所行無有涯」,便是說成佛之道,當具萬行的意思。然後《維摩經》又於〈菩薩行品〉中說:「如菩薩者,不盡有為,不住無為。」菩薩能夠在淨而淨,處穢而穢,所以不盡有為;菩薩僅是應彼而動,於「我」無關,所以不住無為。「不盡有為」是心無染著,但仍在凡夫的環境中共同生活,「不住無為」是雖已解脫,但卻不會逃離眾生的生死苦海。因此,〈菩薩行品〉又說:「教化眾生,終不厭倦,於四攝法,常念順行,護持正法,不惜軀命;種諸善根,無有疲厭。」這便是說,菩薩行者,當常以四攝法,廣度眾生,永不厭倦;菩薩行者為了護持正法及種一切善根,不僅永遠不會感到疲倦討厭,甚至可以不惜以身相殉。這都是指的菩薩當修一切行,那就是萬行。

盡心又盡力,菩薩行

我們法鼓山的義工群,雖尚都是凡夫,卻已跟未信三寶的凡夫不同;雖不能立即具足菩薩的萬行,我們既是大乘佛教的三寶弟子,既在皈依典禮中,已跟我念誦〈四弘誓願〉,就算已經發了無上菩提心的初發心菩薩,從現在起,能做多少算多少,盡心盡力,不急不怠,到了成佛之時,必定具足萬行。猶如雞在蛋中時,已有成為雞的因素;我們凡夫只要發菩提心,便是具備了成佛的正因;雖不能於一時間萬行俱全,只要盡力做去,能有一行、二行,也就算是菩薩行了。因此,凡夫發心,便成初發心的菩薩,便似蛋中的雞,便已具備了六度萬行的正因,故即可以被人稱為萬行菩薩,也當以萬行菩薩的目標自勉。

基於如上的理念,我們法鼓山的發心菩薩們,都該被稱為「萬行菩薩」。不受薪的,當然是;受薪的,一樣是。我們不把專職受薪的菩薩當雇工,受薪只是為了維持他們的生活所需;他們也不當以雇工的心態來法鼓山論工計酬,他們的目的,同樣是為了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自然也是萬行菩薩了。否則的話,我們法鼓山的理念與共識,在我們內部都無法推行,還能「建設人間淨土」嗎?

摘自《光明遠大》,原文收錄於《春夏秋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