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云何為『眾生能生夜摩天成就』

 

     眾所周知:『眾生』者,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識的動物。集眾緣所生,名為眾生,又歷眾多生死,名為眾生,十法界中,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皆名眾生。至於云何為『眾生能生夜摩天成就』?依《正法念處經》開示:觀夜摩天中復有地處,名曰成就。眾生何業生彼地處?所謂

  1. 有人信佛世尊,善心持戒,不殺不盜,如前所說,復捨邪婬,於先所行共婬婦女,心不憶念。
  2. 彼善男子如是持戒,善意熏心,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夜摩天中成就處地。生彼處已,自業相似而得果報。所謂園林蓮華池水,池有種種鳥美妙音聲,種種莊嚴,妙身天女而為圍遶,生如是等天樂之處,五樂音聲種種遊戲,不可譬喻勝妙聲觸味色香等,而受快樂。共天女眾園林中行,從蓮花池至蓮華池,從蘇陀處至蘇陀處,從飲酒處至飲酒處,從美音處至美音處。從香花林嗅花香已,次復往到勝香花林。從一林處至一林處,見林眼樂,復向其餘,眼見樂林,如是遍入諸境界火。
  3. 彼一切處多有天女種種莊嚴,遍滿彼處,天眾亦爾,遍滿彼處,歌舞遊戲迭共受樂,五樂音聲遊戲受樂。若下劣天,如是種種莊嚴天女可有一萬,如是次第三萬二千,如是次第,有四萬者、有五萬者,如是次第乃至百千諸天女者。爾時,如是諸天女眾於彼天子迭共相愛,不生厭心。食天根果,皆七寶身,莊嚴勝妙。中間平地於樹林中、窟穴之中、若平地處,或於河岸、蓮華池岸,或在池中、或山谷中,群群遊戲或出音聲。彼始生天見已心喜,又生希有未曾有心,眼則眴動,諸天女眾而圍遶之,詠歌音聲,如是遊戲,入彼鵝林。
  4. 彼天在虛空中,音聲娛樂、六欲功德一切成就,遊戲受樂。又復彼天若心有念,欲下虛空,即心念時,共諸天眾從空而下,下已還至自住處住。如是寶珠還復如本,有大光明。復樂境界,向寶珠林。見不遠處,有黃赤白無量百千種種光明滿珠林中,彼寶珠林不遠之處則有鵝林。隨心所念,珠為堂舍,在虛空中。彼始生天空中見已,共天女眾入寶珠堂。如自善業,見彼堂中種種可愛。到彼處已,乃以珠器盛酒而飲。彼既飲酒,歡喜之心轉更增長,愛境界火之所燒然,為五境界之所迷惑,復共天女歌舞遊戲。
  5. 彼處如是不可譬喻境界受樂,彼受樂天,譬喻叵得。人世界中第一美味,所謂蜜味合藥之酒、甘蔗肉等,閻浮提中此味第一,一切和合於赤蘇陀,如極苦味、蘗味不異。人中勝味於彼天味,如是劣減。如是味勝,少分譬喻,天中之味不可譬喻。彼天之香亦不可喻,如人世間第一善香,謂栴檀香、若沈水香、末香塗香、瞻波迦華、尼居私帝蘇摩那華。又彼天中觸,亦如是不可譬喻。人世界中一切國土平等勝觸,謂憍奢耶絹及烏拏、若劫貝等,如是種種彼人中觸一切和合,於彼天中極微劣觸,謂金最堅,猶勝人中所有勝觸。於天下觸,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如是天中所有諸觸,不可譬喻。
  6. 又彼天中,聲亦如是不可譬喻。人世界中第一聲者,所謂琵琶、箏笛箜篌、齊鼓歌等,如是諸聲一切和合,猶亦不如彼天之中莊嚴具聲。於彼天中莊嚴具聲,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如是天中所有音聲,不可譬喻。天子復聞遠處有勝妙聲,勝於天聲。聞彼聲已,心生愛樂,其聲普遍琵琶箜篌、齊鼓笛等如是種種可愛音聲。爾時彼天在廣池邊種種遊戲,既聞聲已,一切迴面向彼聲聽。
  7. 善時王於餘天聞如是言:「牟修樓陀夜摩天王不放逸行,共諸天眾在彼山樹具足地處看六佛塔——禮拜供養——化力書經,在彼佛塔讀說彼經,示諸天眾。」此因緣故,為遊戲天如應說法,謂第一義寂靜安隱,能除放逸,畢竟利益。彼時如是,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聞是語已,作如是言:『鵝王普為饒益一切夜摩諸天,利益一切夜摩諸天故在此處,今共迴還到廣池所。』說是語已,牟修樓陀夜摩天王無量天眾、諸天女眾之所圍遶,善時鵝王無量百千鵝眾圍遶,如是二王各并其眾,彼此和合,於虛空中種種音聲,心皆無垢猶如寶珠,於放逸地不放逸行,有大威德,共向廣池。
  8. 到廣池已,彼廣池所一切天眾,既見天王暫止放逸,不作音聲、不相娛樂,不於水中種種遊戲,生敬重心。彼多天眾聞是經已,捨離放逸。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既聞鵝王所說經已,起隨喜心,復共天眾飛昇虛空,如其本來,還如是去。自餘諸天,有在廣池更受樂者,有向林中而受樂者。既入園林種種受樂,如是乃至愛善業盡。善業盡故,於彼處退。彼處退已,如自業行,或墮地獄、或墮餓鬼、或墮畜生。若以餘業生於人中,則生第一富樂之處,黠慧利根,多所知見,有智慧命,以有智慧是故大富,為王所愛。以餘業故。

         由此觀之,如是『八者』,即所謂眾生能生夜摩天成就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夜摩天』者,梵語夜摩,華言善時。謂時時唱快樂故也。此天由修施、戒二種福業,勝忉利天,是以感報得生其中也。彼一切地有三十二,一名力;二名乘處遊行;三名雲處遊行;四名積負;五名心相;六名山樹具足;七名廣博行;八名成就;九名勝光明;十名正行;十一名常樂;十二名增長法;十三名一向樂;十四名樂行;十五名種種雜;十六名心莊嚴;十七名風吹;十八名崇高;十九名沫旋行;二十名百光明岸;二十一名山聚行;二十二名月鏡;二十三名憶念量;二十四名遮尸迦;二十五名解脫禪;二十六名慢上慢;二十七名下入;二十八名階行;二十九名自身鏡;三十名慢身光明;三十一名上行;三十二名林光明。

總而言之,眾生有多義:(一)眾人共生之義。如同《法華文句》曰:「中阿含十二云:劫初光音天,下生世間,無男女尊卑眾共生世,故言眾生。此據最初也。」(二)眾多之法,假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如同《法鼓經》曰:「萬法和合施設,名為眾生。」《注維摩經》曰:「生曰:眾生者眾事會而生,以名宰一之主也。」《大乘義章》曰:「依於五陰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大經慧苑疏》曰:「眾法成生,亦名眾生。」《法華文句》曰:「若攬眾陰而有,假名眾生。此據一期受報也。」(三)經眾多之生死,故名眾生。不曰眾死者,以有生者必有死,有死者必有生故也。如同《般若燈論》曰:「有情者數數生,故名眾生。」《大乘義章》曰:「多生相續,名曰眾生。」《法華文句》曰:「若言處處受生,故名眾生者。此據業力五道流轉也。」《俱舍光記》曰:「受眾多生死,故名眾生。夫生必死,言生可以攝死,故言眾生。死不必生,如入涅槃,故不言眾死。」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9116日星期三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官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mscl 的頭像
    famscl

    妙音書院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