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捨
在明朝末葉,有一位名叫憨山的禪師,教導人們如何以「捨」這個字來修。這是什麼意思呢?這就是說:當一個人念頭生起來時,即刻中止它或放下它。但中斷念頭或放下念頭並不是表示與它對抗,或者嘗試拋掉它,而只是意味著不去理會它。假如你無法得到任何禪修的進境,最大的原因就是你不能放下或行捨。當你非常專心於你所修行的法門時,或許會有妄念出現,這是很平常的,尤其是在初初學習的時候。然而不要讓它干擾了你,在發現妄念後,應該使你更專注於你正在用功的方法上。
由妄念的產生而出現的問題有兩種:第一,你發現到這個念頭,但你無法驅走它。你愈想要趕它走,便會有愈多的妄想生起來。第二,當你發現妄念時,已經太遲了。因為你正如坐在滿載著散亂念頭的車廂裡,而這車廂已經越出了軌道。第一種現象就好像你在吃甜品時,一大群蒼蠅圍繞著你。如果你擺擺手趕牠們,牠們只是散開一下,然後又擁集回來。應付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是不要去理會這些蒼蠅,否則你將無法吃完你的東西。只要你把東西吃完,這些蒼蠅就會自動地散去。第二種現象正如你騎在馬上打瞌睡。結果在你沒有覺察的情況下,馬兒離開了道路,在四周蹓躂和吃草。當你在精神上感到疲勞,或者肉體上感到虛弱時,你將無法意識到散亂的心緒。當你終於發覺了,可能已經是好幾分鐘以後的事情了。但是,你切莫因此而心煩意亂,因為焦急、擔憂只會引起更多的雜念。與其為了打妄念浪費時間,不如放鬆心情,回到所用的方法上。
修行「捨」有好幾個層次。第一個步驟是捨去你的過去和未來,而專注於現在,因為凡是妄念必定與過去和未來有關。這看起來似乎容易,其實不然。第二個步驟,我們更需要連現在這個時刻都捨棄。現在這一個時刻可分為兩個部分:外在或外境,以及內在;內在又可以分為身體和內心。首先我們需要放下外境,因為所有念頭都是外境與我們的官能接觸而產生的。假如我們沒有意識到任何外境的存在,我們很有可能根本不會產生念頭。氣候、車子、鳥兒、風、走過你面前的人發出的聲音、光亮與黑暗、粗聲的呼吸等等,所有這些外緣都會影響你,使你雜念叢生。既然我們無法在一個完全隔絕而無任何干擾的地方修禪,唯一的方法便是「捨」。即使你已經能夠專心到只專注於你的身心,你還是會聽到外面的聲音的。然而,切勿對它們生氣,你只需要在它們生起時,「捨」掉它們。
當你已經放下了外境,接下來的步驟是放下你自己。第一個階段是捨去你的身體。很久以前,有一位禪師,由於打坐時經常感到昏沉或打瞌睡,為了要克服這個問題,他將自己的禪座安置在一個懸崖邊緣的一塊石頭上。他知道只要他再昏沉,他將會頭下腳上地跌下深谷。這樣的人必定能夠修持得很好,因為他能放得下自己的身體。假如他還是不能好好的修持的話,他是準備死去的。因此倘若你一直擔憂著自己的身體,並意識到那些不舒適的感覺,如熱、冷、背痛、腳疼和發癢等等,而你如果又是不斷地想要去抓你的癢處、想換腳、想遷就你的身體,以減輕這些難受的感覺,那麼你將無法進入好的禪境。有些人以為忘記身體比放下整個外境來得更容易,但是,不要去注意自己的身體,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事。當你覺得癢時,你愈想忍耐,你會愈加難受,如果你去搔一搔,則這個問題便很快解決了。然而這是錯誤的推理,因為一旦你開始搔癢以後,你身體的其他部位也將會有癢的感覺,這種情形將持續下去。假如你只是不理會它,它便會慢慢地消失掉,而其他部位也不會再發癢了。處理疼痛的方法也是如此,當你感到膝蓋痛時,不要使自己緊張,以致全身都似乎在發痛。你應該放鬆自己並隔絕痛的部位。你告訴自己:「只有我的膝蓋疼痛,與其他部位無關。」接下來,你便去觀察這個痛到底痛到什麼程度,用這樣的態度,你就不會再顧慮到你的身體。這將會使你感到更加地疼痛,但最後這些痛楚將會消失,過後你便能夠很好地應用你修行的方法了。
假如你能夠專心一志於你的方法上,結果你會忘了身體的存在,那時剩下的就只有你的「專注」了。當你只剩「專注」而沒有外境和身體時,還是有一個「專注」的念頭,最後一步是將這個「專注」的念頭也捨掉,那即是連你的心也放下,而達到心境統一的境界了。
由妄念的產生而出現的問題有兩種:第一,你發現到這個念頭,但你無法驅走它。你愈想要趕它走,便會有愈多的妄想生起來。第二,當你發現妄念時,已經太遲了。因為你正如坐在滿載著散亂念頭的車廂裡,而這車廂已經越出了軌道。第一種現象就好像你在吃甜品時,一大群蒼蠅圍繞著你。如果你擺擺手趕牠們,牠們只是散開一下,然後又擁集回來。應付這個問題最好的方法是不要去理會這些蒼蠅,否則你將無法吃完你的東西。只要你把東西吃完,這些蒼蠅就會自動地散去。第二種現象正如你騎在馬上打瞌睡。結果在你沒有覺察的情況下,馬兒離開了道路,在四周蹓躂和吃草。當你在精神上感到疲勞,或者肉體上感到虛弱時,你將無法意識到散亂的心緒。當你終於發覺了,可能已經是好幾分鐘以後的事情了。但是,你切莫因此而心煩意亂,因為焦急、擔憂只會引起更多的雜念。與其為了打妄念浪費時間,不如放鬆心情,回到所用的方法上。
修行「捨」有好幾個層次。第一個步驟是捨去你的過去和未來,而專注於現在,因為凡是妄念必定與過去和未來有關。這看起來似乎容易,其實不然。第二個步驟,我們更需要連現在這個時刻都捨棄。現在這一個時刻可分為兩個部分:外在或外境,以及內在;內在又可以分為身體和內心。首先我們需要放下外境,因為所有念頭都是外境與我們的官能接觸而產生的。假如我們沒有意識到任何外境的存在,我們很有可能根本不會產生念頭。氣候、車子、鳥兒、風、走過你面前的人發出的聲音、光亮與黑暗、粗聲的呼吸等等,所有這些外緣都會影響你,使你雜念叢生。既然我們無法在一個完全隔絕而無任何干擾的地方修禪,唯一的方法便是「捨」。即使你已經能夠專心到只專注於你的身心,你還是會聽到外面的聲音的。然而,切勿對它們生氣,你只需要在它們生起時,「捨」掉它們。
當你已經放下了外境,接下來的步驟是放下你自己。第一個階段是捨去你的身體。很久以前,有一位禪師,由於打坐時經常感到昏沉或打瞌睡,為了要克服這個問題,他將自己的禪座安置在一個懸崖邊緣的一塊石頭上。他知道只要他再昏沉,他將會頭下腳上地跌下深谷。這樣的人必定能夠修持得很好,因為他能放得下自己的身體。假如他還是不能好好的修持的話,他是準備死去的。因此倘若你一直擔憂著自己的身體,並意識到那些不舒適的感覺,如熱、冷、背痛、腳疼和發癢等等,而你如果又是不斷地想要去抓你的癢處、想換腳、想遷就你的身體,以減輕這些難受的感覺,那麼你將無法進入好的禪境。有些人以為忘記身體比放下整個外境來得更容易,但是,不要去注意自己的身體,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事。當你覺得癢時,你愈想忍耐,你會愈加難受,如果你去搔一搔,則這個問題便很快解決了。然而這是錯誤的推理,因為一旦你開始搔癢以後,你身體的其他部位也將會有癢的感覺,這種情形將持續下去。假如你只是不理會它,它便會慢慢地消失掉,而其他部位也不會再發癢了。處理疼痛的方法也是如此,當你感到膝蓋痛時,不要使自己緊張,以致全身都似乎在發痛。你應該放鬆自己並隔絕痛的部位。你告訴自己:「只有我的膝蓋疼痛,與其他部位無關。」接下來,你便去觀察這個痛到底痛到什麼程度,用這樣的態度,你就不會再顧慮到你的身體。這將會使你感到更加地疼痛,但最後這些痛楚將會消失,過後你便能夠很好地應用你修行的方法了。
假如你能夠專心一志於你的方法上,結果你會忘了身體的存在,那時剩下的就只有你的「專注」了。當你只剩「專注」而沒有外境和身體時,還是有一個「專注」的念頭,最後一步是將這個「專注」的念頭也捨掉,那即是連你的心也放下,而達到心境統一的境界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