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存順逆
欲得現前,莫存順逆。違順相爭,是為心病。
若要至道、佛道現前,就不該存有「順」、「逆」兩種心。何者是「順」?何者是「逆」?「順」是指喜歡的心,「逆」是指不喜歡的心;有此喜歡、不喜歡的兩種心,佛道就不會現前。修行時不該心存愛憎、患得患失。有人打坐很得力,自認快開悟了,於是就在那裡等開悟。其實,自覺快開悟時,心已散亂了,又如何能開悟?
曾經有位參加禪七的人在開始時非常努力用功,因此心理狀態產生某些明顯的轉變,當他察覺到時就驚慌了,心想︰「現在的我很好,如果變得連自己、連朋友都認不得了,那該怎麼辦?」這樣一想的結果,那次禪七打得一塌糊塗。這種矛盾心態經常影響修行者。參加禪七的目的就是為了改善自己,有所轉變時卻又擔心害怕。其實,修行能使自己變得更成熟、沉著、穩定,更像一個人,絕不會變得更鬼里鬼氣。自古以來許許多多大修行人經過一番修持之後,都變得更踏實、更有智慧。因此,既然來修行,就不要害怕轉變。
這種既希望得到又怕得到,希望進入又怕進入的矛盾心態,其實也是正常的反應。記得我年輕剛出家時也是如此,想到自己能夠出家就覺得很興奮,真正上山要剃度成為出家人時卻又心生恐懼,不知道將來在寺廟裡會遇到什麼事,心裡一則以喜、一則以憂。有一些相信天堂的人也可能害怕死後升天堂,因為不知道真正上了天堂之後會有什麼結果。
一般人這種藏在內心深處的「我愛」平常並不明顯,在修行時就容易暴露,當弱點暴露時就表示修行有了障礙。我把這種情況告訴諸位,希望一旦出現這種恐懼的時候要及時察覺,不使它成為修行的障礙。
順與逆是相對的,因為有所喜歡就一定有所不喜歡,喜歡之物得不到就變成不喜歡。這種衝突的心態對於平常人是病,對於修行人更是大病。因此,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不但要認清它,更要治療它;毛病消失時,便是見道處。所以,修行是來治病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