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非常歡喜,在馬來西亞華嚴講堂聚會,講「傳統文化如何學習」。
現在網路上傳統文化的內容很多,可現代人生活節奏很快,很少有人有耐心來學習,這種高度的生活節奏,把人心也帶向了浮躁不安。中國古人教人,一切都得慢慢來,言談舉止緩慢、穩重,不能有心浮氣躁的表現。穩重沉著的人心比較安定,定能生智慧,浮躁肯定生煩惱。古人的穩重安詳是從小養成的習慣,是父母、家人以身示教的結果。他從小沒有看過浮躁的、不安靜的,到他長大,習慣成自然,他會遠離浮躁的場合。這是讀書求學、做學問的大根大本。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教學的理念和方法,都是用「戒定慧」的方法。但是佛法比儒、道講的深入、圓滿,所以,佛教在兩千年前傳入中國,傳入之後,中國人完全接受。
「戒」是規矩,守規矩就能得「定」,定能生慧,定久了,自然開悟。中國古人教學,以開悟為主。其方法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門」,就是不讓你分心,要先學專家,這樣容易得定。智慧開了,再廣學多聞,求博大精深。中國人做學問好比種樹,這棵大樹根本紮穩,才能枝葉繁茂,愈往後就愈廣、愈大,生生不息!
我們依照《群書治要》而編寫成的《群書治要360》,希望大家依照這本書的理念、方法,做人、做事,其效果就是每個人迫切所需要的,身心健康、家庭美滿幸福、事業順利成功、社會安定和諧、國與國之間永遠沒有戰爭,彼此都互相尊重、敬愛,互助合作,整個地球的太平盛世就會出現。
我寫了一篇「傳統文化如何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歸納起來就四個科目,即五倫、五常、四維、八德。「五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常」:仁義禮智信。「四維」:禮義廉恥,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八德」:孝悌忠信、仁愛和平。
孝是中華文化根(孝親),敬是中華文化本(尊師)。文化是民族之靈魂,教育是文化之生機。
首先要恢復的是「孝道」。「孝」是中華文化的根,傳統文化講的就是「孝親尊師」。五倫中的「父子有親」,就是中國文化的核心,一切的教育都是從這個根上發展出來的。中國古人非常重視家庭教育,特別是胎教,在這方面,女子肩負的責任要比男子重的多,家裡能不能出賢人全靠母親。母親從懷孕之後就開始教小孩。小孩出生之後他就會看、會聽,會模仿學習,這時候的教育是根本的根本。小孩從出生到三歲,這一千天是紮根教育,根紮得好,他將來就是大聖大賢。人是能教得好的,人性本善,是平等的。因此,古人說:「人人可以為堯舜」,佛法講得更好,「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就看你怎麼教。
「孝」是會意字,上面是老,下面是子,意謂父子一體。一體是不生不滅,一代一代延續下去,上無始,下無終,無始無終,世世代代人是一體。一體,做父母的希望兒子怎樣對待我,我今天就要怎樣對待我的父親。我孝順父親是教兒子將來孝順我,完全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你對父母能夠親切體恤,照顧周到,他全學會了,這就是以身示教。《弟子規》不是教小朋友念、讀、做的,而是做父母的在家中的行為規范,父母做出樣子來讓嬰兒看,天天看,看熟了,看成習慣了,他將來自然就是這樣,這是《弟子規》教育真正的精神之所在。我們自己沒有做到,要求他對我們盡孝道,他怎麼肯接受?要以身示教,長大了「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現在年輕人心浮氣躁,用什麼方法來誘導?我們自己在年輕人面前表現出定力,坐在那裡讀書一小時,聞風不動,不必跟他講,就讓他看,看久了慢慢就會受感動,這就是教育。
從孝中表現出來的第一德就是敬。一個人的成就,需要父母跟老師的密切配合,缺一不可。教孝勸孝是老師的本分,尊師重道是父母的責任。聖賢的學問是由孝敬而來的,沒有這個根基,佛、孔子來教你,你也聽不懂,也不能吸收。《印光大師文鈔》講:「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誠就是孝,真誠就是孝心。你能得多少,實在說與老師關係不大,與你自己的孝敬關係就太大了。今天聖賢教育之難,就難在學生沒有誠敬心。古人家庭教育好,學生的誠敬心至少可以達到七、八十分,所以他的德行、學問真有成就。我們今天如果遇到有三分誠敬心的人,就要好好教他,不能捨棄他。
「文化是民族的靈魂,教育是文化之生機」。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孝敬,沒有孝敬,教育的生機就斷掉了,文化的根就沒有了,國家民族就會滅亡。四大古文明,三個滅掉了,中國文明現在正處在生滅繼絕的邊緣,中國人若能覺醒過來,還有復興的機會。如何復興?將「孝敬」二字做到,並能落實《弟子規》,恢復中國文化就有希望。《弟子規》是倫理道德教育,《感應篇》是因果教育,因果是真的不是假的,不能不承認。
現今世界雖然動亂而複雜,但是,只要我們大力提倡倫理、道德、因果、宗教,只要把這四種教育辦好,就能安定世界,就能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每個宗教主要的經典我們也選出360來,這樣做是為廣大的宣傳!《古蘭經》上講聖戰,聖戰的意思不是真正的戰爭,而是戰勝我們的欲望。一定要徹底放下貪婪,這就是對貪婪做聖戰。戰勝貪婪、戰勝驕慢、戰勝瞋恚、戰勝愚癡,這就是聖賢人。佛教我們戰勝自己的欲望,戰勝自己的主觀觀念。首先要戰勝自己,戰勝就無我,有我就有煩惱、麻煩。
故曰:安身立命,教學為先。創業齊家,教學為先。建國君民 ,教學為先。禮義之邦,教學為先。穩定和諧,教學為先。國豐民安,教學為先。太平盛世,教學為先。長治久安,教學為先。諸佛剎土,教學為先。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今現在說法;信願行,無一不是以教學為先。
「安身立命,教學為先」,教學的力量實在太大了。安身立命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格是格鬥,物就是物欲,財色名食睡,要戰勝欲望。格物而後致知,致知是什麼?智慧現前了。格物是放下,致知是看破,實際上就是大乘佛法講的止觀,格物是止,看破是觀。「創業齊家,教學為先」,沒有把家人、子弟教好,你創業有障礙,必須先把家人教好,把你的合夥人教好。如何教?要遵循六和敬。第一是「見和同解」,大家的想法、看法很接近,沒有矛盾、沒有衝突,這才能合作,家才能夠整齊。
建立國家亦如是,「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建立一個政權,領導全國人民,什麼為先?教學。在中國歷史上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無不重視教育,而且是身行言教,他們所教的自己都做到了,疏忽教育肯定會出問題。「禮義之邦,教學為先」,禮義之邦是教學成就的。二00六、0七、0八年,我們在湯池做的實驗,在很短的時間內使當地的民風轉變,把湯池達到禮義之邦的邊緣。實驗讓我們得到兩個結論,一、人性本善;二、人民是很好教的,不到半年的時間,小鎮產生一百八十度的變化,讓我們看到轉惡為善,轉迷為悟的效果,這是教學發揮的能量,真是不可思議!
現在世界最缺乏的就是「穩定和諧」。由於社會的動亂,讓我們明顯感受到處處都有無法想像的危機,說是意外,實際不然。如果我們對於事實真相有相當的認知,就知道社會種種變化都有必然的道理。現代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這個道理就是念頭。念力的能量不可思議,念力主宰宇宙,主宰我們一生的吉凶禍福。大乘經說:「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小,小到極處,我們自己還沒有發現;大,大到極處就是生死輪迴,生死輪迴是大事,誰做主張?念頭在做主張。十法界都有它的業因,我們怎麼想,宇宙一切法就跟著怎麼變。要想讓社會穩定和諧科學做不到,要聖賢學術才能做到。怎麼做?讀書是一個方法。
古人講「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書讀上千遍,意思自然就明白了,不要人教。如果讀了三千遍,經中的意思還是不懂,這是因為你讀書用的是妄心,妄心跟真實智慧不相應。如果用真心念一千遍、二千遍、三千遍,肯定會自見。什麼是真心?真誠、清淨、恭敬,用這三種心來念就會自見。過去,學校裡面教古典文學的教授,佛門裡一些真正有修行、有道德的講經法師,譬如諦閑老和尚、圓瑛法師都有這個經驗。講經之前都很用功的做準備,可是所預備的這些資料,上了講台,有時幾乎完全用不上,在講台上,經文的意思自然就生出來了。
我們自己也有這個經驗,備課的時候,遇到不懂的地方,又沒處請教時,怎麼辦?老師教我的方法是,把書本合起來,恭恭敬敬放在桌上對經禮拜,拜上一百拜、二三百拜,意思像泉水一樣湧出來。由此可知,其義自見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就證明古人所講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個理論、方法沒有錯。我們學經教亦如是,不能同時學兩種科目,這是很大的忌諱,兩種你的心就亂了、雜了,感應沒有了。決定是一種,這一部經沒有學完畢,絕不學第二部,讓全部的精神貫注在這一部經上,效果就出現了。
穩定和諧,其基礎是佛法講的六和敬第一條「見和同解」。中國人講和平,和是果,因是平等,平等就有和諧。通過教學,把宇宙萬法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身行言教,學以致用,生活就能得到穩定和諧;用在家庭,家庭穩定和諧;用在公司行號,老闆跟員工就能平等和諧;用在社會、用在國家、用在世界,就是太平盛世,這些都要靠教學。教學能使人覺悟,而放下貪瞋癡慢。為什麼?因為懂得因果的人知道,命裡沒有的貪不到,命裡有的何必要貪?貪得的,不貪還是能得,你命裡有那麼多,終歸要得到。因此,真正瞭解事實真相的人,絕不會用非法的手段,一定會用正當手段。為什麼不做好人,為什麼不做好事?好人好事有好報。所以教育比什麼都重要。
世界太平不難實現,只要有十幾二十位好老師,利用電視台教學,教上半年,世界就太平了。我們一定要發心把《群書治要》講清楚、明白、透徹,就能夠和睦天下,就能使世界安定和諧。
「國豐民安,教學為先」,豐是指資源豐富。無論是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有依靠,沒有憂慮,國家富有,人民生活自然安定。這還是要靠教學。這個教學最重要的是帶頭,以身作則,底下跟進的人就會愈來愈多。
「太平盛世,教學為先」,太平盛世怎麼成就的?就是集社會各行各業、男女老少教學的大成,形成了太平盛世。中國唐朝是個很好的例子,依照唐太宗編的《群書治要》,建立太平盛世,和諧、安定、富強、長治久安的國家,在中國歷史上寫下輝煌的一頁,一直影響到我們現在。
「長治久安,教學為先」,現在這個世界,社會亂了。民主自由開放,不是不好。但是如果沒有道德的約束,麻煩就來了。道德的約束就是自愛。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必然是像孔子的五德:「溫良恭儉讓」,這叫自愛。夫子生活態度溫和。善良,對人、對事、對物沒有絲毫不善。恭敬,決定沒有傲慢。節儉,這是愛物,絕不浪費。我們常常聽到社會大眾在提倡要珍惜資源,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人類的貪心是無限的,無止境的貪婪,享受有限的資源,有沒有想到資源用盡了怎麼辦?砍伐森林,有沒有想到造林?所以古人比我們想得周到,他們對於資源一面取一面要補充,讓資源生生不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是智慧。要想到後代子子孫孫,都不欠缺。
長治久安靠社會各行各業互助合作,每個行業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與不同行業合作。因此,教學不能間斷,倫理教學間斷了,社會就會出問題。倫理是人與人的關係,這是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環。為什麼?人的本性本善就從這裡生出來的,知道宇宙萬物跟自己是一體,所以能做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慈悲心是真正的愛心,是一切眾生自性本有的。怎麼開發出來?就是教學。因此,教學最重要的目的,是教人回歸本善。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教我們回歸到本來的佛位。所以佛陀的教育是圓滿智慧、是圓滿德能、圓滿相好的教育。包括了倫理、道德、因果、科學、哲學,是究竟圓滿的智慧教育,跟世間教育不同,這種智慧教育是以清淨心為核心,是以開發自性智慧德相為目的。
「諸佛報土,教學為先」,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為什麼那麼美好?就是教出來的,諸佛如來、菩薩、羅漢沒有一天不教學。諸佛菩薩在世間,就是為了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人為什麼會感到苦?沒有把宇宙萬法搞清楚。只要對事實真相清楚明瞭、覺悟了就快樂。可見諸佛剎土,教學為先。
極樂世界也不例外,「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 今現在說法;信願行,無一不是以教學為先。」阿彌陀佛,天天為大家講經說法。諸佛剎土治國平天下沒有別的,就是教學,就是說法。如果我們的國家領導人,能每天在衛星電視台講經說法兩個小時,日日不中斷,全世界的人都能收看到這個教學,那就把全世界的人統統教好了,地球太平盛世就出現了。
>>續載中……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集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