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云何為『菩薩之善解迴向方便』
眾所周知:『菩薩』者,具名菩提薩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舊譯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譯曰大覺有情,覺有情等。謂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覺有情。又薩埵者勇猛之義,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譯作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義譯也。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如同《注維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薩埵秦言大心眾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薩埵。」《大乘義章》曰:「菩薩胡語,此方翻譯為道眾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眾生。」至於云何為『菩薩之善解迴向方便』?依《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開示:云何是善解迴向方便?謂若菩薩
-
於其一切非己所有無攝屬者,若華若果若眾香樹,若妙香樹,若諸寶樹,若[疊*毛]樹,若華樹,若果樹,非己所有無攝屬者,常當晝三時中夜三時中,想作供養諸佛菩薩,以彼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又於佛說廣大甚深經中,諸供養法聽已深心而生信樂,以此善根迴向諸佛菩薩。
-
又於十方世界一切菩薩,及諸有情所作一切善業圓滿菩提行者,菩薩深心而悉隨喜,以此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又於如來塔廟,或於如來像前,以華香塗香布施供養,當願一切有情蠲除破戒穢惡之香,普願一切有情獲得戒香清淨。
-
又若掃塔塗地之時,當願一切有情離諸惡相,獲得相好端嚴具善威儀。
-
又以華蓋供養佛時,當願一切有情離諸煩惱燒然。
-
又若入塔寺時即起是念:當願一切有情入涅槃城。出塔寺時即起是念:當願一切有情出離生死。
-
又於所止若開戶時即起是念:當願開諸善趣出世智門。若閉戶時即起是念:當願扃閉諸惡趣門。若隨坐時即起是念:當願一切有情坐菩提場。若右脅臥時即起是念:當願一切有情悉作如是右脅涅槃。
-
若或起時即作是念:當願一切有情超出煩惱淤泥。若動止時即作是念:當願一切有情獲得大人所行所止。若安住時即起是念:當願一切有情離諸憂惱。
-
若大小便利時即起是念:當願一切有情滌除煩惱垢染過失。若盥手時即起是念:當願一切有情蠲除煩惱穢氣。若濯足時即起是念:當願一切有情除去種種煩惱塵坌。
-
若嚼齒木時即起是念:當願一切有情離諸垢染,乃至身諸分位。
-
若運用時皆願一切有情悉得利益安樂。若於如來塔廟作禮奉時即起是念:當願一切有情悉得天人尊重禮奉。
由此觀之,如是『十二者』,即所謂菩薩之善解迴向方便,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迴向方便』者,九方便之一。法會所唱迴向伽陀之名也:「所修一切眾善業,利益一切眾生故,我今盡皆正迴向。除生死苦至菩提,歸命頂禮大悲毗盧遮那佛。」又『迴向』者,回者回轉也,向者趣向也,回轉自己所修之功德而趣向於所期,謂之迴向。
總而言之,『菩薩』者,佛教指上求佛法,下化眾生的聖者。在三乘中,菩薩高於羅漢而次於佛。菩薩標榜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是大乘精神的象徵。北周‧庾信《五張寺經藏碑》云︰「如來說法,萬萬恒沙;菩薩轉輪,生生世界。」菩薩,乃是梵語菩提薩(Bodhisattva)的省音,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等。我國民間熟悉的菩薩有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菩薩普渡眾生,往往變現各種「化身」,如觀世音菩薩就有「三十三身」。如同《法華經‧五百弟子品》謂︰「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聲聞,即羅漢。唐‧白居易《送守實上人遊江南》詩云︰「無妨菩薩是船師。」船師,是「凡夫」身。此外,「薩(Sattva)除譯為「有情」、「眾生」外,亦譯作「勇猛」。因此,「菩薩」亦可釋謂勇猛求取佛道的聖者。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5年3月17日星期二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官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