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政治終將被文化洪流淹沒

2007/12/20 | 作者: | 點閱次數:41 | 推薦朋友 | 新聞評分 | 環保列印


二○一○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正進入緊鑼密鼓階段,吉祥物已經揭曉,由台灣設計師所設計的「海寶」入選;上海方面也向全球徵集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展示設計方案,較受矚目的是,中國並未與台灣磋商,就把台灣館列為中國館區的一部分,等於直接把台灣納入了中國。因為世博會是以「國家」概念舉辦,不同於奧運是以「城市」概念舉辦。北京方面不再與台灣諮商的態度值得重視。

上海在二○○二年爭取到世博會的主辦權後,就傾全國之力要辦好這場博覽會,他們認為這是世界給中國的第一張肯定票,不能讓世界失望,對上海而言,這也是躍升蛻變千載難逢的機會,上海可以朝國際化、信息化、市場化、法制化的方向前進。舉辦世博會可使上海現代化的能力推前十年,並據以促進長江三角洲的發展。

上海獲得舉辦權,對全中國而言都是興奮難抑的事,為此上海每年舉辦一次國際論壇,要請競爭失敗的國家和曾經主辦過的國家前來與會,希望借助國際的經驗和力量,辦出一場精采、令人難忘的博覽會。當然,根據世博會籌委會的說法,他們非常希望台灣的參與,能夠聽到台灣的聲音,因此有台灣館的規畫,他們的構想是應與台灣整體發展以及美好城市的概念相吻合,也希望與台灣方面諮商整個展館的構成。

台灣單獨成館是原先的構想,至於是否納入中國館,當時籌委會尚無定論,但目前這個構想已經改變,台灣主題納入中國館,北京也不準備發給台灣邀請函,「因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據上海官員的陳述,因考慮到先前奧運聖火傳遞溝通,台灣最後不參加的事例,把台灣和香港、澳門館比鄰。這樣的規畫已經很明確的將兩岸關係重新定位。

儘管兩岸之間已中止政治協商,但這些非政治性的議題,透過民間的努力,交流還算和諧、互動也良好。但是一碰觸到政治就陷入僵局,奧運聖火問題就是一例。從聖火的例子到世博台灣館的納入中國館,可見台灣已在國際競爭上逐漸失去主動權,更加邊緣化。這是台灣「自外於人」的結果。

從文化的觀點來看,台灣的政治文化遲早要匯歸於中國文化之中。中國文化歷經三波的文化大整合,第一波在春秋戰國時代,文化生機蓬勃,百家爭鳴,衍成秦漢文化。第二波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歷經胡漢西域的文化交流,衍成隋唐輝煌的歷史。從清末到現在兩岸分治是第三波,終究會有新的局勢出現,不論政治的演變如何,文化終將匯歸於一個主流。

台灣本來有很好機會成為未來新局的主流,儘管台灣的人口面積與中國無法相比,但是隋唐文化中大部分的制度都是衍生於北朝,號稱中國正統的南朝在文化上幾乎繳了白卷,文化主流不在於土地大小和人口多少。台灣過去不論政治、經濟、文化都取得優勢,但最近幾年,中國急起直追,台灣在各方面都屈居劣勢,不只地方化,也被世界邊緣化。台灣政客們在為自己的政治利益爭鬥的同時,已被國際洪流淹沒而不自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mscl 的頭像
    famscl

    妙音書院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