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默照禪的不同階段
(攝影 / Willy Liu)
■ 文╱聖嚴法師
雖然我們談默照的不同階段,但不要期望能體驗到清楚、分明的階段。我們之所以用「階段」這個字眼,是作為教導的一種參照。因此,不要想像要有系統地一步步爬到最高的階段。即使使用覺知打坐這種基礎練習,也能證悟到默照。談論階段也表示修行中不同深度的經驗。同理,當我們談數息的五個階段時,這五個不同階段構成了觀呼吸的整體,差別在於經驗的深度。有可能你一坐下來就進入深層次的默照,並不絕對需要經過不同的階段才能達到默照。心中有了這番了解,讓我們來討論默照的前兩個階段。
默照的第一個階段是透過只管打坐進入的。只要維持覺知整個身體在那裡打坐。到頭來,身、心合而為一 —覺知到整個身體,而不是各個不同部位。這是第一個階段,身心統一。身體不再成為負擔,身體的感受消失,留下的是清楚 明白又開闊的心。
修行更深入時,身、心、環境合而為一 —內外統一。這是第二個階段。環境指的是四周的事物,現在感受到它們是你的大身體,也只是在打坐;它不再困擾你或引起妄念。只有整個環境就是你那樣地在打坐。在第二階段的默照,心很清楚開放,可以在打坐和日常生活中修習。
如果依然體驗到身體的感受,就還沒到第二階段。繼續維持對全身感受的覺知。一旦全身的感受消失,身體不再成為任何負擔,就會感受到輕鬆、開放、澄明,沒有妄念、執著。這時,感受到環境就像你更大的一個身體般坐在那裡,就像看待自己平常的身體一樣看待它。你覺知到環境的整體——禪修中心、鳥、風、飛機、路過的汽車、戶外、其他人。平常感受到的那些特殊的事物,現在都變成了整體的環境而存在:每樣東西都是你,而你也是每樣東西。不再有任何特定的東西;整個環境就是你的身體在那邊打坐。
在第二個階段時,內外統一。體驗到環境的貼近,卻不受它影響;它全部在那裡,但攝入止中。沒有內在思惟,也沒有外在事情的控制。你察覺到每件事都處在當下。這就是默的方面。照的方面就是清楚覺知每件事物的本然。不受困擾,一動不動,清楚了解周遭的事事物物。這是第三個階段。這種默照就像一面鏡子,形影自由自在地在面前出現,它卻保持完全靜止。外在環境就像這些經過的形影一樣,你的心就是這面鏡子,因為不動,所以是默,明鑒它面前的一切事物,這就是照。
在某些形式的定中,即使心完全靜止,卻對環境茫然無知,這是停滯的止,而不是明白開放的。相反地,在第三階段的默照中,心靜止卻開放,清楚反映萬事萬物。在這種清楚澄明中,心是止的。
本文摘自:《無法之法:聖嚴法師默照禪法旨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