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無得失心

文 / 聖嚴法師

經典告訴我們,假如尚在輪迴中的人,便不會進入佛陀的大覺智海。因為人在輪迴的心中,有生死、得失的念頭,它充滿了煩惱。當我們希望得到快樂,並從不幸中解脫時,就是輪迴心的活動。這正如你在口渴時喝下鹹的海水,你愈喝愈感口渴,你愈感口渴便喝得愈多。

快樂與幸福的意義是不明確的,它們是由什麼構成的?社會地位,好的職業、名望,一個幸福的家庭?平常人說這是理想生活的標準,但這些東西不能維持多久。正如詩中說的「朝露」,它們在早晨的草上,是那麼地美麗,但太陽上升後,很快地會使它們蒸發掉。它們的存在是很短暫的。

於是那些有輪迴心的人會有兩種態度:追求快樂和逃避不幸。這種態度是愚蠢的;但對於平常人,這又是自然的現象。假如平常人而沒有這種態度,他們將失去生存下去的意願。

追求快樂,正如狗在兜著樹樁追逐牠自己的尾巴;牠一直在轉圈子,以為牠的尾巴是屬於另外的一條狗或什麼動物,但牠永遠追不到它。逃避不幸則如在陽光下行走的人逃避他的影子,他以為影子是邪惡的,他便以快跑來避開它,但他跑得愈快,影子也跟得愈快。這種態度只有使你疲倦。

我的朋友問我:「我們應以什麼態度來面對我們的命運?」我的回答是這樣的:不論什麼要發生的事,就讓它們發生;我們不必對未發生的事過分憂慮,但卻應該未雨綢繆。假如它們是有益的,嘗試使它們發生﹔假如它們是無益的,嘗試使它們不發生。如果你生病,除了找醫生治療外,你還能做什麼?如果你沒有生病,你嘗試使自己健康,但你不需擔憂你可能會生病。假如你生病,不必訴苦,也不必與其他人作比較。假如你採用這樣的態度於日常生活中,你會更加快樂。

這種沒有得失心的態度便可漸離輪迴的心。或者對於我們來說,能不能真正過這種生活是一個問題,但這是做為一位菩薩所應有的態度,菩薩不應引起他人痛苦,也不應為自己製造痛苦,但他們也不怕痛苦。在痛苦未生起之前,他們不會畏懼痛苦;當痛苦生起時,不會厭惡它,這樣便不會有真正的痛苦。

沒有得與失的觀念,不要為追求快樂而避開痛苦,不必為求佛果而脫離輪迴。這就是佛菩薩的特徵。

本文摘自:聖嚴法師《禪的體驗.禪的開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mscl 的頭像
    famscl

    妙音書院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