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云何為『菩薩往生極樂優於三祇行滿生十方世界』

 

     眾所周知:『菩薩』者,具名菩提薩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舊譯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譯曰大覺有情,覺有情等。謂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覺有情。又薩埵者勇猛之義,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譯作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義譯也。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如同《注維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薩埵秦言大心眾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薩埵。」《大乘義章》曰:「菩薩胡語,此方翻譯為道眾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眾生。」至於云何為『菩薩往生極樂優於三祇行滿生十方世界』?依《西方合論》開示:菩薩往生極樂優於三祇行滿生十方世界利益一切眾生。所謂

  • 但言三祇本空,時體不可得,非是無時。如人眼耳鼻舌身現在,說六根本無,不是廢棄六根言無也。
  • 譬如小兒見水中月,心生愛著欲取而不可得;智者教言是可眼見,不可手捉。但破可取,不破可見,諸佛菩薩三世行業亦然,雖一切不可得,而非是無行。且如龍樹、馬鳴二大菩薩,皆是禪門傳衣之祖,豈肯自誑誑他,誤賺後來。
  • 當知生死事大,非是一知半行,所能唾出。有菩薩利根心堅,未發心前久來集諸無量福德智慧,是人遇佛聞是大乘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時行六波羅蜜,入菩薩位,得阿鞞跋致地。所以者何?先集無量福德,利根心堅,從佛聞法故。
  • 譬如遠行,或有乘羊而去,或有乘馬而去,或有神通去者。乘羊者久久乃到,乘馬者差速,乘神通者發意頃便到。如是不得言發意聞,云何得到神通相爾?不應生疑。菩薩亦如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即入菩薩位。
  • 有菩薩初發意,初雖心好,後雜諸惡,時時生念我求佛道,以諸功德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人久久無量阿僧祇劫,或至或不至,先世福德因緣薄,而復鈍根心不堅固,如乘羊者。有人前世少有福德利根,發心漸漸行六波羅蜜,若三若十,若百阿僧祇劫,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乘馬者必有所到。第三乘神通者,如上說。
  • 是知:漸修頓證各各不同,菩薩欲取佛位,無驟至者。故先德云:『雖齊佛覺,未逮極果非為究竟。』是故悟達之士,決當求生淨土,如法修行免致退墮;俟忍力堅固,入世利生,方為究竟佛果故。

由此觀之,如是『六者』,即所謂菩薩往生極樂優於三祇行滿生十方世界,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極樂世界』者,是阿彌陀佛的國土名,因其國只有快樂而無痛苦,故名。又稱西方淨土,就念佛之言,雖通於諸佛,然諸大乘中念佛之言,獨限於西方之阿彌陀佛。其故以建念佛而使一切眾生往生佛國之誓願者,法界諸佛中獨阿彌陀一佛也。又『往生』者,去娑婆世界往彌陀如來之極樂淨土,謂之往,化生於彼土蓮華中,謂之生。往生之言雖通於諸受生,而諸教所勸之行,偏在極樂,故常以為對於極樂之別名,是淨土門之至要骨目也。又『三祇行滿』者,謂修行滿三大阿僧祇劫。又『生十方世界』者,謂三祇行滿生十方世界,只是等覺菩薩,尚需百劫修相好,才能證得妙覺位。是故悟達之士,決當求生淨土,如法修行免致退墮;俟忍力堅固,入世利生,方為究竟佛果故。

  • 庾信《五張寺經藏碑》云︰「如來說法,萬萬恒沙;菩薩轉輪,生生世界。」菩薩,乃是梵語菩提薩(Bodhisattva)的省音,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等。我國民間熟悉的菩薩有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菩薩普渡眾生,往往變現各種「化身」,如觀世音菩薩就有「三十三身」。如同《法華經‧五百弟子品》謂︰「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聲聞,即羅漢。唐‧白居易《送守實上人遊江南》詩云︰「無妨菩薩是船師。」船師,是「凡夫」身。此外,「薩(Sattva)除譯為「有情」、「眾生」外,亦譯作「勇猛」。因此,「菩薩」亦可釋謂勇猛求取佛道的聖者。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2262日星期四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官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mscl 的頭像
    famscl

    妙音書院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