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念佛法門的難行道——禪觀法門 聖嚴法師
《觀無量壽經》第八觀,是觀「諸佛如來是法界身」,意思與《法華經》中稱述阿彌陀佛的「法界藏身阿彌陀佛」相同,而「法界藏身」即一切如來以十法界為身的意思。十法界是四聖六凡,十法界任何一界、任何一處,不管是凡夫界或聖人界,不管是世間或出世間,都是他的法身所在。
諸佛如來的法身是遍在、無處不在的,因此《觀無量壽經》接著又說:「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這一點蕅益大師也強調,是說眾生現前的一念妄想心,並沒有離開諸佛的法身,也可以說眾生的煩惱心與佛的心、佛的法身相同。但是諸佛怎麼會和眾生一樣有煩惱呢?其實心都是相同的,只是眾生因為心與煩惱相應,所以稱為煩惱心,而諸佛的心是智慧,稱為無上菩提心。那麼諸佛的法身究竟在哪裡?是在我們一切眾生的心想中。
念佛,與阿彌陀佛相應
念佛的時候,佛就在念佛的這一念之中,因此當我們念阿彌陀佛時,心就與阿彌陀佛相應,阿彌陀佛一切功德都變成我們的功德,現前一念心就能接通阿彌陀佛的無上菩提心,這就是所謂佛的不可思議功德。於是《觀無量壽經》鼓勵大眾:「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所以,當我們的心想著佛時,就具足了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這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佛具備的莊嚴身,轉輪聖王雖然也有三十二相,但是他缺少八十隨形好。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二句話常常被禪宗的古大德引用,意思是說,如果我們的心在觀想佛,此時不僅我們心裡有佛,我們的心就是佛,佛就是我們;也就是說,在想佛時,當下這一念心就是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就是從這二句話延伸出來的:觀想佛時,當下這一念就與佛心相應,這時你就是佛,因此念念相應、念念是佛,此即「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如果前念想佛,第二念不再想佛,那前念的心是佛心,第二念的心則是凡夫眾生心。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念念念佛,或者念念觀想佛的原因。
經中接著又說:「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正遍知海」是無上正等正覺的無上菩提心、大菩提心,也就是正等正覺的智慧,是一切智。這知海不是佛賜給我們的,而是「從心想生」。「想」是想念的意思;眾生想念佛時,佛的智慧就從我們的「念」裡生起來,所以這與一神教所說的「神賜我們生命」、「神賜我們天國」不同。而我們因為想著佛,是自己的心在想佛,自己的心當下就是佛,因此,我們應當「一心繫念,諦觀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也就是念念一心一意繫念著佛、好好觀想著佛,觀想佛的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就是無上正遍知覺,也就是觀佛的功德。
此外,也可以想佛的依報,即佛坐的蓮花、住的世界,譬如極樂世界的七寶蓮池、七重行樹等,不過更重要的還是要觀佛的功德;從佛的相好、佛的身相來觀佛的功德。
觀佛功德,練習觀空
佛像還有個形貌可以觀,可是佛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形無貌要怎麼觀呢?佛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大智慧、大慈悲,大慈悲就是度一切眾生的功德,由於他願意廣度無量無邊一切眾生,所以我們稱他為大慈悲父。他沒有先選好哪一些眾生要早一點度,哪一些晚一點度;也沒有說哪一些眾生要擺到下品下生,哪一些要擺到上品上生。佛看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重點不在佛度不度眾生,而是眾生要不要被度。佛已經沒有自我中心,所以也沒有一定要選擇什麼,只是眾生求度,他就去度。
我們常常聽人說眾生的「根性」、「根器」,眾生的根性有利、有鈍,有的則是在中間,一般人以為利根的人可以先得度、先成佛,鈍根的人則後得度、慢慢成佛,其實不一定,往往鈍根眾生比利根眾生還容易度。根性之說是指眾生有不同性格,因此有不同入門的方便,而不是佛事先看準了哪些人應該先度,哪些人慢慢度;哪些人放在蓮池中間,哪些人放到蓮池旁邊;哪些人蓮花給他大一些,哪些人蓮花給他小一點。蓮花的大小或在蓮池的位置,全看眾生自己心量的大小。
如果眾生的心豁然開朗,馬上就能見到極樂世界,見到的極樂世界就是大的、高的、莊嚴的。所以,我們觀阿彌陀佛是要觀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雖然阿彌陀佛是無量壽,但不是長壽的意思,他根本是無始無終,所以也無所謂長壽不長壽。我們自己的法身也是無量壽,因為也是無始無終。所以,如果能不被任何一個境界所限制,就已經在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了。
慈悲,是對一切眾生完全平等。眾生是有的,但是因為平等看待,就不會執著哪一個眾生。譬如現在有幾百位菩薩在這裡聽我開示,究竟我在度哪一個人?對哪一位說法?其實我沒有一定要度哪一個人,我對每一位菩薩都是相同地說。但是說了以後,有的菩薩在打瞌睡,我講十句,他半句也沒聽到,不是我不講開示給他聽,是他自己打瞌睡。有的人聽得非常認真,而且能照著去做,他得到的利益就大了。我不需要那麼麻煩,事先看一看,這個人我要多灌他一點,那個人可以少灌一些。「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我是平等地說法,諸位得到的益處不一樣,不是我說法的人有大小眼,而是聽法的人各有各的狀況。如果聽不懂或不想聽,表示因緣不成熟,可能是我講得不好,也可能是講的法正好不對機。
轉載-心靈環保
心靈環保的意思,是要我們從沒有道理的信仰,進步到正信佛教的信仰,也就是理性與感性調和的信仰。
臺灣多少年來有大家樂、六合彩的賭博遊戲,希望中彩的人就去拜土地公,求夢、求明牌。如果每一個人都求,而土地公都能出明牌,這些橫財從何處來呢?這是非常愚蠢而且不合理的心態,因為土地公不可能印鈔票,鬼神不可能生產任何東西,怎麼可能求得明牌就有橫財到手呢?
心理不健康就是心有病。心靈環保是治本的,生活、自然、生態的環保是治標的,若心靈沒有認同環保的理念,一切都會落空。心理健全,環保的工作才能扎根、有效、長遠、廣大。
摘錄自 《禪的世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