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福有福

 

世間人心動,愛著福果報,
而不好福因,求有不求滅。
──大智度論卷一.摩訶般若波羅蜜初品如是我聞一時釋論第二

一般愚人只希望得豆得瓜,而不想去種豆種瓜,只想要享福而不願去種福。《大智度論》這個偈子把眾生的愚昧顛倒,很明確地點了出來。

「世間人心動」,為什麼動呢?因為有貪愛幸福的果報,卻不喜好努力去培養幸福的原因。一般人都希望多福報、少災難,所以人心就像猴子,整天處心積慮動腦筋,看看有哪些幸福的機會之門,正在等待著他們進去盡情地享受;也像母雞帶小雞,一天到晚在地上東啄一嘴、西啄一嘴,找找看有哪些美食,正在等待著牠們去享用,牠們終日忙著找可吃的東西,似乎永遠沒吃飽的時候。是不是真有那麼多的機會,是不是真有那麼多東西可吃?當然沒有。明知機會不多,還是不能死心,這樣子雖然給人希望,也使人心變得不能安定。

人與一般動物不同,例如老鼠,不種五穀,可以偷吃五穀;例如野兔,不種菜可以偷菜吃,但牠們不知道那是不道德的行為。人類求生存,必須付出努力生產的代價,如果不事生產而坐享其成,便為社會所不容,亦被識者所不齒。要是大家只受福報而不種福因,福從何來?因此,「人心動」只要動的正確,便是智慧的奉獻,動得不正確,便是投機取巧、走歪路的邪念妄想了。

這四句話的前三句,是告訴我們,人心輕躁浮動,因果顛倒,則是製造苦惱的根源;人心謀定而動,但顧努力耕耘不問收穫多少,乃至只顧種福而未求享福,才是最有福、最享福的人。第四句「求有不求滅」,是說人人希望擁有福報,希望福報增長,誰都不希望福報減損、福報消失。這便是患得患失的心態,也是煩惱痛苦的原因。事實上,世事皆無常,有了福報而擔心沒有保障,無異自尋煩惱。世間沒有一樣東西是永遠可靠的,連自己的身體、自己的心,都不是永遠可靠的,豈能要求以身外之物來保障自己?

事實告訴我們:種瓜可能得瓜,也不一定得瓜,不種瓜而得到了瓜,一定是借來的、偷來的,或者是搶來的,借的必須還本付息,偷搶的必須遭受犯罪的懲罰,都不是好玩的事。有的必然歸之於沒有,沒有了還可以努力來促成其有,能知如此,必定有福。

善言淑世

↑TOP

出言以善,如叩鐘磬;
身無論議,度世則易。
──法句經卷上.刀杖品

此偈的大意是我們說話要柔軟、慈悲,並且不要論人是非。這應該是待人處世的基本原則,很遺憾地,在日常生活中常有相反的情形發生。

「鐘」和「磬」都是打擊樂器,是在廟堂、寺院、佛殿上,用來集合大眾,用來隆重氣氛,用來肅穆儀禮,用來莊嚴會場,用來震懾人心、安定人心。鐘磬之聲雖然宏亮,但有穩定平和的功能,入耳有安心定神的作用,而且可以聲傳數里,能使很多人聽到,發人深省,使人對自己的內心更加清楚平靜。所以,形容賢者的善言善語,如鐘如磬。不論什麼身分,待人應該用欣賞的、勉勵的、讚歎的態度,對方才會感激、會認同;有錯會改善,好的會更好。

相反地,人身攻擊或議論臧否,常引起爭端是非,以致傷害別人、製造敵人。很少人沒有論人長短的毛病,人前說好話,人後做批評。有的出於嫉妒心,有的出於莫名其妙的無聊心態;不一定是誹謗,但就是喜歡談論是非。「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是做人的基本修養。僅僅不論人是非、不做人身攻擊還不夠,應該更進一步用柔軟語、慈悲語、讚美語、勉勵語、安慰語等與人廣結善緣。

最後一句「度世則易」,即是善言淑世,有兩層意思:1.如果以善意出善言,這種人容易被他人接受;2.如果不攻擊人而成就他人,不誹謗人而讚歎他人,不打倒人而幫助他人,這種人能使社會安定、世界祥和。

民主社會,每到選舉期間,常見參選的人彼此之間,各人為了凸顯自己的聲望而把對方說得一文不值,甚至豈有此理。如果選舉遊戲非有不可,為什麼不用卓越的施政方案來爭取選票,而要用人身攻擊的批評謾罵來羞辱政敵呢?

用佛智慧

↑TOP

如來智如是,眾生悉具有;
顛倒妄想覆,眾生不知見。
──六十華嚴經卷三十五.寶王如來性起品第三十二之三

此偈是說,人人都具備跟佛相同的智慧,可惜一般人的心智被癡迷的顛倒妄想所蒙蔽,所以不知道有這樣的能力。

很多人以為自己非常優秀,頭腦快、見識廣、懂得多、學得勤,就覺得很有智慧。另有不少人以為自己非常愚笨,頭腦鈍、手腳慢、理解力低、記憶力弱,就覺得沒有智慧。其實,如果依據此偈做判斷,這兩種人都還不曾知道佛的智慧是什麼?

三年前有一對夫婦遇到婚姻危機,先後都來請我指示。兩人都是出身於農村,結婚已二十多年,當時都只二十來歲,男的初中畢業,女的小學程度,後來男的由工讀而出國留學,回國後升到了一家中小企業公司的總經理。太太老是懷疑丈夫在外面有了姨太太,男的便來告訴我,本來他沒有想到要娶姨太太,反正太太天天都在冤枉他,他就真的交了女朋友。太太知道實情之後,也來告訴我說,既然丈夫無情,她也要另外去找男朋友了,反正她的丈夫嫌她愚笨,遲早大不了離婚算了。

這對夫婦,受的教育程度有差距,知識水準不相同。卻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兩人都沒有如來所說的智慧。妻子冤枉丈夫已是錯的,丈夫豈可將錯就錯?丈夫有外遇已是錯的,妻子豈可也去找外遇?兩者都已四十多歲,還不珍惜患難夫妻,竟來互鬥意氣,把幸福婚姻的營造,當作兒童的遊戲,是多麼地愚癡!幸虧兩人都來見我,被我各罵一頓,避免了家庭的破碎。

這個例子,正好說明此偈所謂被「顛倒妄想覆」蓋了心竅,不見了智慧,任由情緒奔放,惹得煩惱不已、痛苦不堪。

請不要誤認為佛的智慧,要等到成佛之後才有份,那是一些學問家們的高論。事實上,佛在人間,就是要幫助一般的凡夫俗子,告訴你本身就有佛的智慧,不一定要等到成佛,只要能於生活中,少鬧一些無意義、無道理的情緒,少為自己製造煩惱,常以心平氣和的態度,諒解人、包容人、幫助人,你就是一個能夠生活在如來智慧中的人了。

不要指望,等你成了佛,才有佛的智慧,你應當馬上開始運用佛的智慧。否則,你是永遠沒有機會體驗到智慧,你也永遠不會成佛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mscl 的頭像
    famscl

    妙音書院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