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頭修行的意義
虛雲老和尚開示時,經常向弟子們致歉。對於打斷他們修行表示懺悔,但身為主七的他覺得必須說法。由於我病了,也覺得或許這次主七的我不該講話。但就像虛雲老和尚一樣,如果我不教佛法,就不符合你們的期盼。其實,不管我說不說話,都好。
事實上,我說法時,你們就只要用耳朵傾聽,心裡應該繼續修行。做得到這一點嗎?專心一意用功於話頭,而不是聽我在這邊漫談,不是更好嗎?也或許在修行時你能讓我說的一些東西與話頭合而為一。如果說法只是漫談,就把它放下,只是用功於話頭,這不是很好嗎?也或許正因為你心中充滿了妄念,需要更多的妄念來幫助你修行。最後,既然所有的念頭都只是思緒,為什麼我們需要更多的思緒呢?
趙州禪師有一次說,一天二十四個小時他的心都不會被妄念所干擾,那的確令人讚歎,因為他不只在打坐時修行,與人互動時也在修行。他並不是像傻子一樣閒逛,而是在處理很複雜的事。一般人也許在清醒時能一心一意地修行,但睡覺時可能就無法修行。高峰禪師(一二三八.一二九五)有一次對弟子說:「如果你們能持續不斷修行七天七夜,我保證你們能開悟,否則就把我的頭砍下。」這個故事變成虛雲老和尚使用的公案,因為沒有人能反駁高峰禪師的說法。的確,如果你能七天七夜連續不斷、綿綿密密,而且清清楚楚地修話頭,七天七夜之後就「應該」開悟。
如果你問自己為什麼不能七天七夜不斷地修行,答案就是缺乏決心。按照佛教的說法就是「缺乏大願」。缺乏決心就很容易被妄念、環境中的聲音、身體的不適諸如此類的事所干擾。如果你能自己立志,無論如何都要時時堅持方法,就會變得更有自信。相反地,愈有自信,決心就愈堅強。要是缺乏決心的話,該怎麼辦?你應該一再發願不要偏離方法。如果發現偏離,就讓自己重回到方法上。如果每次打坐時都發這個願,時候到了心就會習慣於緊貼著方法。你就能輕輕鬆鬆地用話頭而不會有間斷,綿綿密密而不會有縫隙。
但如果只是提起話頭而沒有產生任何疑問,那跟只是重複念咒沒有兩樣,頂多只是使心平靜。因此,懷疑是必要的。當提起話頭時,同時要起疑。如果持續,終將產生所謂的「大疑團」。但我要提醒你們,大疑並不保證開悟,無疑就更別提了。主要的就是要繼續提起「無」,起疑,終會形成大疑團,然後粉碎那個大疑團。但如果你只是心情輕鬆地坐在這裡,「無」在心裡時現時隱,就不是在參話頭。技巧在於緊湊,也就是說,身心放鬆,卻沒有縫隙。因此要訓練自己持續不斷、不費氣力地修話頭。這就是修話頭的方式。
雖然多少世紀以來人們就修話頭,但一直要到近代虛雲 老和尚才解釋「話頭」這個詞的意思。虛雲老和尚說,修話頭的目的就是要明心見性。但什麼是真正的自性?那其實就是佛性。什麼是佛性?佛性就是空性。什麼是空?當然,空並不是毫無一物的空虛,也不是欠缺。這種空是眾生之為眾生的實相,也是佛的實相。空性是我們每個人具有的佛性,也就是我們內在的本性。因此,參禪就是去參眾生心,去參佛性。知道眾生心就是知道佛心。因此,心、佛、眾生是名異體一。
這跟話頭有什麼關係?中文裡的「話頭」一詞中,「話」指的是「文字」或「說話」,包括表現於內在或外在的。
「頭」帶有「源頭」的意思。什麼是話的源頭?或者簡單地說,什麼是話?話就是我們用來溝通、思考的符號。在這些符號背後的是什麼?在它們之後的就是源頭。這個源頭並不是產生符號的某個事物或某個原來的地方,而正是空。這種空不是像空虛那樣的空乏或空無,其實它充滿了一切,因為它具現於眾生和諸佛。
因此,話頭、禪和佛性之間的關係可以這麼說:就是我們去參話語的源頭,而那正是我們自己的佛心。這個心就是空的心,我們真正的佛性。我們不能直接地參它,因為它不是外在於我們的可知客體。如果那樣,它就會與我們相對。因此,話頭法門是運用符號來參符號的源頭。但是虛雲老和尚說,當我們說出話頭時,它就不再是源頭了。一旦我們說出「無」,那已經是那個念頭的「尾」了。但是既然念頭的「頭」或源頭無法客觀地知道,我們就用「尾」來知道。
因此,問「無」就像追逐「尾」一樣;我們利用它來參心,也就是我們真正的佛性。要運用話頭法門,並不需要這些解釋。我現在這麼解說,是要讓你知道這個方法後面是有道理的,以及它跟參禪有什麼關係。現在有時間讓你們發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