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來藏思想

  「如來之藏」,即是被隱覆於一切眾生的貪瞋煩惱中的自性清淨的如來法身。

(一)本書有關如來藏思想的依據
在大乘經論之中,有關如來藏思想的25933;述者頗多,現舉其中重要的,有如下的數種:

1
《如來藏經》云:「我以佛眼觀一切眾生,貪欲恚癡諸煩惱中,有如來智、如來眼、如來身,結加趺坐,儼然不動。」

2
《涅槃經》卷八云:「我者,即是如來藏義,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即是我義;如是我義,從本已來,常為無量煩惱所覆,是故眾生不能得見。」

3
《勝鬘經.法身章》云:「如來法身,不離煩惱藏,名如來藏。」

4
在《如來藏經》中,又舉九喻以說明如來之義,謂如來法身,雖覆於煩惱,而其自性清淨,絲毫不為煩惱所染。又如《法華經》卷二〈信解品〉的長者窮子喻,以及卷四之〈五百弟子受記品〉,所揭的衣內明珠喻等,均係譬顯如來藏思想。

5
又在《勝鬘經》的〈空義隱覆真實章〉中所說的如來藏,有空與不空二種差別:「世尊,如來藏智是如來空智。世尊,如來藏者,一切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本所不見,本所不得。(中略)世尊,空如來藏,若離、若脫、若異,一切煩惱藏;世尊,不空如來藏,過於恒沙,不離、不脫、不異,不思議佛法。」這是說,如來藏與煩惱之間的關係,若將之區別而言,則為如來藏中,空去一切煩惱,名為空如來藏;如來藏又具足過於恆河沙數的不可思議佛法,與之不離、不脫、不異,名為不空如來藏。

6
另在《起信論》之中,將真如分為如實空及如實不空之二義。真如不與一切的染法相應,離一切差別之相,是謂如實空;真如常恆不變,淨法滿足,是謂如實不空,此與《勝鬘經》所說的如來藏之空及不空,大略一致。

7
《勝鬘經.法身章》又說了在纏與出纏的兩種如來藏:「若於無量煩惱藏所纏如來藏不疑惑者,於出無量煩惱藏法身亦無疑惑。」
8
《起信論》對於覺之體相,以四大鏡作喻中的「如實空鏡」(即是空如來藏)及「因熏習鏡」(即是不空如來藏),便是說的在纏之如來藏;「法出離鏡」及「緣熏習鏡」,乃是說的出纏之如來藏。此與《勝鬘經》的觀點,也是一致的。

  從以上所舉八例,已使我們略知如來藏的梗概,至於本書所述的如來藏之名目,則謂:「此心即是自性淨清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復名法身,又稱如來藏,亦號法界,復名法性。」
也就是說,在《大乘止觀》的立場,如來藏的異名,可有無量無邊。例如,在真常唯心系的大乘經論之中,尚有圓覺、空性、實相、實際、菩薩心、大涅槃、常住真心等,均可列於如來藏的異名同義之內。此亦即是被本書名為「大乘」的「一心」。

  再來探究如來藏之教義,乃係基於胎藏說,將之與《舍利弗阿毘曇論》卷二七〈緒分假心品〉等所說的心性本淨說,組織之後完成的。我們從西晉時代的竺法護,便提出了《如來藏經》的初譯來看,可知此一教義之在印度,成立得相當地早。此後譯成漢文的《法華經》、《涅槃經》、《勝鬘經》、《楞伽經》等諸大乘經,以及《佛性論》、《究竟一乘寶性論》、《起信論》等諸大乘論書,也是敷衍此一教義;對於中觀和瑜伽的兩大學派而言,並在印度自成一個學派系統,而且是一個有力的大乘佛教系統。至於《大乘止觀》的理論基礎,便在這些經驗之中,引用了不少。

  如上面所述,如來藏,亦名真如,在《攝大乘論》,稱為法界真如,此一法界真如,具有遍行等十種相,是為由初地至十地的所證之法。在《起信論》,以真如為眾生心的實體,謂:「一切法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以一切言說假名無實,但隨妄念不可得故。言真如者,亦無有相,謂言說之極,因言遣言。此真如體,無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無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當知一切法不可說不可念故,名為真如。」這個真如,乃是離言的法體,既離言說之相,亦離心緣之相,唯是根本無分別智所證境界,而且此所謂真如這個名詞之成為語言,也是為了遮遣世間虛妄名言而假立的東西,究其實際,乃是無言可立的。既立言說,《起信論》便依於言說而將真如分別成為如實空及如實不空二義:真如理體,離絕妄念,畢竟空寂,故名如實空;自體儼然,具足無漏性功德法,故名如實不空。這便是所謂的依言真如了。


  根據真諦譯的《攝大乘論釋》卷一四則云:「此無垢清淨真如是常住法,諸佛以此為身故,諸佛身常住,由此身常住;依此身有眾德故,眾德亦常住。此常住,以真實性為相。」《起信論》對此則謂:「若觀彼佛真如法身,常勤修習,畢竟得生,住正定故。」
由這些論據看來,如來藏的確就是自性清淨的法身、法爾、法性、法界、真如等的異名同義。在本書中的「依止一心以修止觀」者,這個「一心」),即是絕待無二的心性,也是萬有的根本原理,稱為真如,稱為如來藏。此在本書之中,有如下的一段說明:「云何名為真如?答曰:一切諸法,依此心有,以心為體。」又說:「以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故名之為真。三世諸佛及以眾生,同以此一淨心為體;凡聖諸法,自有差別異相,而此真心,無異無相,故名之為如。」更說:「又真如者,以一切法真實如是,唯是一心,故名此一心以為真如。」


  本書又引《起信論》作為論證:「一切諸法,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

  這一段《起信論》句,我們已在前面的註一一中見過,以此可知本書與《起信論》的如來藏思想,關係何等密切。本書又說:「此心體雖為無量染法所覆,即復具足過恒河沙數無漏性功德法。」此一觀點,又與前面註一及註四的《如來藏經》所示者一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mscl 的頭像
    famscl

    妙音書院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