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都能出人頭地
  
  問
  
  許多父母對兒女長大,選擇職業方向時,沒有按照父母原有的規畫走,感到失望,覺得兒女翅膀硬了,不甩老人家了;可是,兒女認為有理想要實現。如何調適兩代的期望差異呢?
  
  答
  
  父母以「老馬識途」的經驗,看到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希望替子女指出一條路,至於判斷是否正確,往往必須靠資訊的蒐集。
  
  以目前來說,年輕人得到的資訊,可能比父母更多元;不過,父母親的建議仍值得參考,同時加入自己的思考與本身的條件,才能對未來有更好的判斷。也就是說,除了要考慮自己的興趣外,也要有務實考慮。因為興趣可以當作生活的條件,不能當作謀生的技能,中國人常說:「人有一技之長,可以免於飢凍。」就是這個道理。

年輕人談理想,首先必須能養活自己,而不依賴父母,在這個基礎上,才能思考理想抱負,如果連生活都有困難,又如何談理想呢?但是,執著於傳統認為萬無一失的好工作,也不一定保險,比如過去銀行業的工作常被視為金飯碗、鐵飯碗,現在的銀行體質已改變了,不只裁員,甚至可能倒閉或是被合併,已經不再是金飯碗了。
  
  父母的期望也必須考量子女的能力。沒有音樂細胞的人,要如何成為音樂家?孩子不喜歡做生意,卻可能是作育英才的好老師。孩子的興趣和天分,都要納入考慮。
  
  不過,年輕人剛從大學畢業,對於世界的認識可能還不是很清楚,要精準選擇事業方向,可能會有困難。我認為,可先選擇比較安全、能讓自己生活較有保障的工作,然後「騎驢找馬」,利用時間,一邊工作、一邊進修,再去尋找是否可以開創新的天地。
  
  曾有一對父母帶著年輕孩子來看我,父母很高興說:「小孩要去讀警察大學,來看師父、拜佛求平安。」但他的兒子,好像對這個父母心中認為的好學校不感興趣,他不想當警察,滿腹委屈。
  
  我問他:「警察界最有名的人是誰?」他立刻回答:「李昌鈺。」我說:「李昌鈺是台灣警察出身,卻揚名國際。你只要鍥而不捨,也會有自己的成就。」
  
  我告訴他,沒有一個行業是最好的,也沒有一個行業是不好的,要看投入行業之後,是否能夠盡力、合群、奉獻、學習、成長。如能把握這個態度,行行都能出人頭地。

沒有一個行業是最好的,也沒有一個行業是不好的,要看投入行業之後,是否能夠盡力、合群、奉獻、學習、成長。

 

老來養孫負擔重
  
  問
  
  台灣的隔代教養家庭愈來愈多,許多年輕父母生了小孩,就丟給阿公、阿嬤養。但是,如果阿公、阿嬤環境不好,要出去賺錢,年紀也大了,很難幫助小孩學習。最近,有個小朋友的阿嬤,連入學通知單都看不懂,小朋友上完一年級還不會寫自己的名字,因為太缺乏文化刺激了,連校長都擔心。台灣太少新生兒,也有許多人生了小孩卻不負責任,這是社會的隱憂。
  
  答
  
  我想,隔代教養是台灣社會的家庭型態,由農業社會的大家庭型態,轉變為工商社會的小家庭制度,在這過程中產生的畸型現象。
  
  在過去的大家庭裡,小孩是家庭裡每個分子共同照顧的,老人家偶爾逗逗小孫子,是天倫之樂的享受,而不是負擔。現在許多年輕父母需要工作,生了小孩就交給阿公、阿嬤照顧。這樣的例子,我看過很多。但大半不是享受含飴弄孫的樂趣,而是無奈。老人家是不得不帶著小孫子。對六十歲以上老人家來說,帶好動的小孩是很辛苦的。帶一個麻煩,帶幾個更麻煩。

在我觀察,美國及歐洲狀況與台灣不太一樣。西方社會年輕的父母都有工作,但是小孩仍照顧得很好,不會送給阿公、阿嬤去照顧。怎麼辦到的?一般人白天可以把孩子送到托兒所、幼稚園去,有錢的人就請褓母來幫忙,也有幾個家庭互相照顧小孩,採取鄰居互助。如果休假旅行,也是把小孩帶著走的,很少有把小孩丟給老人家的情形。
  
  我想,台灣的年輕父母無法負起照顧小孩的責任,有幾種原因:第一是自己不想帶;第二是經濟不夠好,無法負擔育兒支出,所以送到鄉下交給老年父母;第三是工作忙,不想讓小孩打擾夫妻生活。這都是不負責任,對上不孝順、對下不慈愛。
  
  我知道一對年輕人,女孩只有十三歲,男孩十六歲,兩小無猜卻生了孩子。男孩的母親雖然震驚,卻只能接受事實,趕快下聘娶過門。但是小夫妻自己都還是孩子,不會帶嬰兒,阿嬤只好出面接手。後來,女孩不到十五歲,就跑了。因為小夫妻的感情沒能禁得起考驗,彼此人格還不成熟,很難負擔育兒責任。男的十七歲,才讀高中,小孩只能靠祖母帶大了。
  
  這樣的情形是很悲哀的。未成年子女的兩性教育,父母要花點心思,否則到頭來,未成年子女生的孩子,卻要父母自己接手,這也算是因果了,自己沒把小夫妻教好,只好老來養孫。但不被期待的小孫子,又是多麼無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