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題:何謂『菩薩無盡法藏總持』

   眾所周知:『菩薩』者,具名菩提薩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舊譯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譯曰大覺有情,覺有情等。謂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覺有情。又薩埵者勇猛之義,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譯作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義譯也。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如同《注維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薩埵秦言大心眾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薩埵。」《大乘義章》曰:「菩薩胡語,此方翻譯為道眾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眾生。」至於何謂『菩薩無盡法藏總持』?依《大哀經》開示何謂菩薩無盡法藏總持謂色無盡

(一)色無常故曰無盡說色無常。

(二)色苦故亦說苦惱。

(三)色無我故亦說無我。

(四)色寂然故亦說寂然。

(五)色恍惚故亦說恍惚。

(六)色如沫故亦說聚沫。

(七)色如幻故亦復說幻。

(八)色如野馬故亦說野馬。

(九)色如水月故亦說水月。

(十)色如夢故亦說夢。

(十一)          色如呼響故亦說呼響。

(十二)          色如形影故亦說形影。

(十三)          色如照面像故亦說面像。

(十四)          色無有故亦說無有。

(十五)          色無學故亦說無學。

(十六)          色無究竟故亦說無究竟。

(十七)          其色空故亦說於空。

(十八)          色無想故亦說無想。

(十九)          色無願故亦說無願。

(二十)          色無行故亦說無行。

(二十一)色無生故亦說無生。

(二十二)色無起故亦說無起。

(二十三)色本自然故亦說本自然。

(二十四)色用本無故亦說本無。

(二十五)色過去自然故亦說過去自然。

(二十六)當來自然故亦說當來自然。

(二十七)色中自然故亦說中自然。

(二十八)色憺怕故亦說澹泊。

(二十九)色靜嘿故亦說靜嘿。

(三十)          色無遊故亦說無遊。

(三十一)色無戲故亦說無戲。

(三十二)色不可思議故亦說不可思議。

(三十三)色無貌故亦說無貌。

(三十四)色無體故亦說無體。

(三十五)色無人故亦說無人。

(三十六)色無壽故亦說無壽。

(三十七)色無命故亦說無命。

(三十八)色無養故亦說無養。

(三十九)色愚騃故亦說愚騃。

(四十)          色不仁故亦說不仁。

(四十一)色無神故亦說無神。

(四十二)色如束薪故亦說束薪。

(四十三)色如草木牆壁瓦石之類故亦說草木牆壁瓦石之類。

(四十四)色如誑相故亦說誑相。

(四十五)色為四大故亦說四大。

(四十六)無聲故亦說無聲。

(四十七)色無教故亦說無教。

(四十八)色不可得故亦說不可得。

(四十九)色念淨故亦說念淨。

(五十)          緣起故亦說緣起。

(五十一)色無斷故亦說無斷。

(五十二)色非常故亦說非常。

(五十三)色如屋故亦說如屋。

(五十四)色無痛故亦說無痛。

(五十五)色從罪福生故亦說罪福。

(五十六)色法界苦故亦說法界。

(五十七)色住法界故亦說住法界。

(五十八)色於本際法界而無動故亦說本際。

(五十九)色無我故亦說無我。

(六十)          色無受故亦說無受。

(六十一)色無載故亦說無載。

(六十二)色無念故亦說無念。

(六十三)色無怯故亦說無怯。

(六十四)色無量故亦說無量。

(六十五)色無邊故亦說無邊。

(六十六)其色於道本清淨故亦說道淨。

(六十七)色空等故亦說空等。

(六十八)色於泥洹本清淨故亦說泥洹清淨。

    由此觀之,如是『六十八者』,即所謂菩薩無盡法藏總持,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法藏』者,又名佛法藏,或如來藏,即法性的道理,因法性含藏無量的性德,故名。又『總持』者,梵語陀羅尼Dha%ran!i,譯言總持。持善不失,持惡不使起之義,以念與定慧為體。菩薩所修之念定慧具此功德也。如同《註維摩經》曰:「肇曰:總持,謂持善不失,持惡不生。無所漏忌謂之持。」《嘉祥法華疏》曰:「問:以何為持體?答:智度論云:或說念,或說定,或說慧。今明一正觀隨義異名。」

總而言之,『菩薩』者,佛教指上求佛法,下化眾生的聖者。在三乘中,菩薩高於羅漢而次於佛。菩薩標榜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是大乘精神的象徵。北周庾信《五張寺經藏碑》云︰「如來說法,萬萬恒沙;菩薩轉輪,生生世界。」菩薩,乃是梵語菩提薩(Bodhisattva)的省音,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等。我國民間熟悉的菩薩有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菩薩普渡眾生,往往變現各種「化身」,如觀世音菩薩就有「三十三身」。如同《法華經‧五百弟子品》謂︰「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聲聞,即羅漢。唐‧白居易《送守實上人遊江南》詩云︰「無妨菩薩是船師。」船師,是「凡夫」身。此外,「薩(Sattva)除譯為「有情」、「眾生」外,亦譯作「勇猛」。因此,「菩薩」亦可釋謂勇猛求取佛道的聖者。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3427日星期六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官網

http://blog.udn.com/famscl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nownews.com/famscl/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famsclhttp://blog.youthwant.com.tw/b.php?bid=905

http://www.facebook.com/notes/me/#!/famsc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mscl 的頭像
    famscl

    妙音書院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