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初業菩薩應『如何觀身』
眾所周知:『菩薩』者,具名菩提薩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舊譯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譯曰大覺有情,覺有情等。謂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覺有情。又薩埵者勇猛之義,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譯作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義譯也。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如同《注維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薩埵秦言大心眾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薩埵。」《大乘義章》曰:「菩薩胡語,此方翻譯為道眾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眾生。」至於初業菩薩應『如何觀身』?依《大寶積經》開示:若諸菩薩發勝志樂,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觀此身四十四種。何等名為四十四種?即所謂
(一) 此身可厭性無和合故。
(二) 此身臭穢膿血常流故。
(三) 是身不堅畢竟敗壞故。
(四) 是身羸弱支節相持故。
(五) 是身不淨穢惡流溢故。
(六) 是身如幻誑惑凡愚故。
(七) 是身瘡門九處常流故。
(八) 是身火然欲火盛故。
(九) 是身為火瞋火猛故。
(十) 是身遍然癡火遍故。
(十一) 是身盲冥貪瞋癡故。
(十二) 是身墮網愛網覆故。
(十三) 是身瘡聚瘡遍滿故。
(十四) 是身不安四百四病故。
(十五) 諸蟲住處八萬戶蟲故。
(十六) 是身無常畢竟歸死故。
(十七) 是身頑癡於法無知故。
(十八) 猶如瓦器生住壞故。
(十九) 是身逼迫多憂惱故。
(二十) 無有救護必壞滅故。
(二十一) 是身險惡諂誑難知故。
(二十二) 如無底坑諸欲難滿故。
(二十三) 如火受薪貪色無厭故。
(二十四) 身無厭足貪受五欲故。
(二十五) 如被捶打隨損害故。
(二十六) 是身不定盛衰增減故。
(二十七) 身隨心轉不正思惟故。
(二十八) 身不知恩必棄塚間故。
(二十九) 身為他食狐狼所噉故。
(三十) 身如機關筋骨相持故。
(三十一) 身不可觀膿血糞穢故。
(三十二) 身不自由依飲食生故。
(三十三) 身妄纏裹終敗壞故。
(三十四) 身為惡友多逆害故。
(三十五) 身為殺者自殘害故。
(三十六) 身為苦器苦所逼故。
(三十七) 身為苦聚五蘊生故。
(三十八) 身為無主眾緣生故。
(三十九) 是身無命離男女相故。
(四十) 是身為空應觀蘊界處故。
(四十一) 是身虛妄如夢中故。
(四十二) 是身不實如幻化故。
(四十三) 身為幻惑如陽焰故。
(四十四) 身為欺誑如影像故。
由此觀之,如是『四十四種』,即所謂初業菩薩應『如何觀身』,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菩薩作是觀時,所有身命愛欲執著,妻子舍宅飲食衣服,車乘香鬘一切樂具,皆悉厭離無所顧戀,速能成就六波羅蜜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總而言之,『菩薩』者,佛教指上求佛法,下化眾生的聖者。在三乘中,菩薩高於羅漢而次於佛。菩薩標榜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是大乘精神的象徵。北周‧庾信《五張寺經藏碑》雲︰「如來說法,萬萬恒沙;菩薩轉輪,生生世界。」菩薩,乃是梵語菩提薩(Bodhisattva)的省音,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等。我國民間熟悉的菩薩有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菩薩普渡眾生,往往變現各種「化身」,如觀世音菩薩就有「三十三身」。如同《法華經‧五百弟子品》謂︰「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聲聞,即羅漢。唐‧白居易《送守實上人遊江南》詩雲︰「無妨菩薩是船師。」船師,是「凡夫」身。此外,「薩(Sattva)除譯為「有情」、「眾生」外,亦譯作「勇猛」。因此,「菩薩」亦可釋謂勇猛求取佛道的聖者。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0年11月29日星期一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http://blog.yam.com/famscl2 】
【http://city.udn.com/blog?famscl 】
【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
【http://hk.myblog.yahoo.com/famscl/ 】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famscl 】
【http://blog.youthwant.com.tw/b.php?bid=905 】
【http://blog.dreamhome.com.tw/blog.asp?name=famscl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