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題:何等為『四眾發露懺悔先當興七種心』

   眾所周知:四眾指僧俗四眾,即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至於何等為『四眾發露懺悔先當興七種心』?依《佛說佛名經》開示四眾欲滅此三障(即煩惱障、業障、報障)罪者,先當興七種心以為方便,然後此罪乃可得滅。何等為七?

  1. 【慚愧者】。自惟我與釋迦如來同為凡夫,而今世尊成道以來,以經爾所塵沙劫數而我等相與耽染六塵,流浪生死永無出期,此實天下可慚可愧可羞可恥

  2. 【恐怖者】。既是凡夫身口意業常與罪相應。以是因緣命終之後應墮地獄畜生餓鬼受無量苦。如此實為可驚可恐可怖可懼。

  3. 【厭離者】。相與當觀生死之中唯有無常苦空無我不淨,虛假如水上泡速起速滅,往來流轉猶若車輪,生老病死八苦交煎無時暫息眾等相與但觀自身,從頭至足其中但有三十六物,髮毛爪齒膿囊涕[泳-永+],生熟二藏大腸小腸,脾腎心肺肝膽[月*]胃肪膏[腮-田+]膜筋脈骨髓,大小便利九孔常流。是故經言:此身眾苦所集一切皆不淨物,何有智慧者而當樂此臭肉身也?生死既有如此種種惡法甚可患厭。

  4. 【發菩提心者】。經言當樂佛身,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六波羅蜜生,從慈悲喜捨生,從三十七助菩提法生,從如是等種種功德智慧生如來身。欲得此身者,當發菩提心求一切種智常樂我淨薩婆若果,淨佛國土成就眾生,於身命財無所吝惜。

  5. 【怨親平等者】。於一切眾生起慈悲心無彼我想。何以故爾?若見怨異親則是分別,以分別故起諸想著,想著因緣生諸煩惱,煩惱因緣造諸惡業,惡業因緣故得苦果。

  6. 【念報佛恩者】。如來往昔無量劫中,捨頭目隨腦支節手足國城妻子象馬七珍,為我等故修諸苦行,此恩此德實難酬報。是故經言:若以頂戴兩肩荷負,於恒沙劫亦不能報,我等欲報如來恩者,當於此世勇猛精進捍勞忍苦,不惜身命建立三寶,弘通大乘廣化眾生同入正道。

  7. 【觀罪性空者】。無有實相從因緣生,顛倒而有。既從因緣而生,則可從因緣而滅。從因緣而生者,押近惡友造作無端,從因緣而滅者,即是今日洗心懺悔。是故經言:此罪相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故知此罪從本是空。

   由此觀之,如是『七者』,即所謂四眾發露懺悔先當興七種心,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若四眾能生如是等七種心,以緣想十方諸佛賢聖,擎拳合掌披陳至到,慚愧改革舒瀝心肝洗蕩腸胃,如此懺悔亦何罪而不滅?亦何障而不消?

   總而言之,懺,梵語具云懺摩,華言悔過。今言懺悔,華梵兼舉也。謂之懺者,陳露先罪;悔者,改往修來。若欲懺除業障,即當自念無量劫中,由貪瞋癡,作諸惡業,障蔽真性;今當清淨三業(三業者,身業、口業、意業也),於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不敢覆藏。故云懺悔業障。又懺悔為天台所立五悔之一,洗除已造之罪之唯一要法也。如同《心地觀經》曰:「若覆罪者,罪即增長,發露懺悔,罪即消除。」《業報差別經》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罪。」《普賢行願品》曰:「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4107日星期二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官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mscl 的頭像
    famscl

    妙音書院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