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如何規劃銀髮生活?

文 / 聖嚴法師
對社會上的一般民眾而言,三十歲正值壯年,是個人生涯的巔峰,無論是體能或事業都在衝刺的階段;四、五十歲步入中年以後,體力開始走下坡,雄心壯志漸漸衰退;到了六十歲,老年的氣象就出來了。
因此四十歲以後,就應該開始準備。準備什麼呢?不是準備退休不做事了。這裡講的準備,是規畫六十五歲以後要做什麼?這些事要在四十歲的時候開始考慮。
通常,多數人會認為「養兒防老,積穀防饑」。現在養兒防不了老,多生孩子也沒有用,因為孩子長大以後不一定會孝養父母。因此有人說,還是存錢吧!多存 一點錢,老了就有保障,但這也是不一定的。因為財富隨時可能不見,也隨時可能會縮水。所以,錢是要有一些,但是適可而止,不是有錢就行了。
至於要做什麼樣的準備以迎接老年生活?第一個準備是要身體健康。健康的身體,需要靠運動、飲食和正常的生活作息。老年時期的健康要從中年時養成,如果中年飲食不節制,暴飲暴食、生活糜爛、作息不規律,老了之後很可能什麼病都會冒出來。
第二個準備是要養成心理的健康,這非常重要。步入中年以後,最好要有宗教的信仰,如果沒有宗教信仰,會容易徬徨。雖然很多人說:「我不需要宗教,我相信自己不會做壞事,我相信自己能夠立身處世,我自己對生命的價值很清楚。」但這些其實都不夠,我們是凡夫,不是聖人也不是神仙,所以有信仰很重要。
事實上,僅有信仰是不夠的,應該還要有宗教的生活和宗教的修養。宗教信仰是一種思想,除了相信它,還要把它視為人生的歸宿。如果有信仰,就可以隨時準備面對死亡,什麼時候會死?死亡之後會到哪兒去?會做什麼?這都是依靠宗教的歸屬感所賦予的。
當生命有了歸屬感,我們必須付出生命的動力,以轉變成生命的價值。所謂生命的動力,是清楚自己要做什麼,必須往哪個方向走;至於生命的價值,則是從動力產生功能而有價值。
因此,我們需要有生活上的修養。如果是宗教徒,則要有宗教的生活和宗教的修養,也就是照著自己的宗教信仰去生活、去實踐,以培養出具有宗教情操的淨化心靈。
本文摘自:聖嚴法師《
生死皆自在:聖嚴法師談生命智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mscl 的頭像
    famscl

    妙音書院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