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報恩的意義
2023-02-24 聖嚴法師開示
我們的清明佛七,又名報恩佛七,所以來談談報恩的意義。從佛教傳統的觀念來說,恩有四種:即三寶恩、父母恩、國家恩、眾生恩。中國特別重視父母的養育之恩,對其餘三種就好像不是那麼重要。因為從先秦時代開始,就倡導孝道,儒家的《孝經》就是從倫理的孝親觀點而講立身行道德教治化等的道理,非僅孝親,亦兼論君天下的準則。因在五倫之中,以親子的關係為基點和起點,所以孝親最重要。漢代曾提倡以孝立國,並舉孝廉;孝子必定清廉,想找廉節的官員,就從孝子中選拔,所謂拔忠臣於孝子之門,若是孝子,則一定會對社會大眾也能關懷。相反地,如果對自己的父母都不關懷的人,或者是逆倫的人,要他們大公無私地去關懷人民的疾苦,必是很難的事。
可是到了近代的社會,自從西方所謂「工業革命」之後,家庭與社會的結構轉型,倫理的觀念破產,各自為政的小家庭制度,唯利是圖的價值觀念,便為人類社會帶來了災難。東方的中國社會,也受到重大的衝擊,漸漸對孝道的倫理觀念視為迂腐保守,親子關係漸漸淡薄;也就是親子間的關係,只是維繫在兒女未成年之前的短短十多年時間。當兒女長大成人之後,各奔前程,對父母就不怎麼關懷了;並且認為父母養育子女是責任,兒女關心父母是施恩。因為人是自私的,往往為了自己的前途,而不顧父母的死活及父母的需要了。
今天在臺灣的社會,也不得不走小家庭制的這條路了。雖然尚有政府官員,正在鼓勵大家族制度,若有三代同堂、四代同堂者,可受到獎勵優待,這種作法相當可取,但僅少數人能夠做到,也只有少數的政府官員做如此想。因為整個世界的大環境,已演變到如此地步,我們希望普遍且永久恢復到從前農村社會時代的大家族制度,就相當不容易了。
不過,中國人尚保存著對祖先懷念的風俗習慣,慎終追遠,在清明節掃墓,對祖墳祭拜一番,表示對於祖先或已故親友的追思。我們對此風俗,應當讚歎,紀念祖先,便是飲水思源,便是孝道,便是念恩感恩。不過,此種風俗,除了形式而外,並無實質上的報恩意義,祖先們又能得到些什麼功德?
今天有三位居士從很遠的南部來臺北的農禪寺看我,我勸他們參加一天隨喜念佛,用念佛的功德迴向給他們祖先更好,但他們並未留下,原因是老中少三代,各有自家和外家的祖墓,利用星期假日,趕到好幾個地方掃墓祭祖,他們要奔走在不同的墓地與納骨塔之間。我便勸告他們:「僅去掃一掃墓,意義不夠大,最好能從農禪寺出發開始就念佛,到了墓前也念佛;在墓地上念佛,掃完墓回家的路上也要念佛;清明前後念佛,平常日子也念佛。一方面將功德迴向給祖先,另一方面希望他們在幽冥界中,聽到佛號聲也能信佛、學佛、念佛。」那三位居士聽後很歡喜,我希望他們真的照著我的勸告去做就太好了。
諸位來參加清明報恩佛七,一方面是修行,一方面是為了報恩。多半的人會為了祖先及已故親友立往生牌位、點往生燈,做何用呢?是希望他們能接受到念佛的功德,若未轉生,以他們自己的靈體來到本寺,聽我們念佛,也跟隨我們一起共修,則更有意義。信不信呢?現在就有好多好多你們的先亡眷屬在聽我講開示。一定要信!否則大家來做這些念佛的佛事,不是欺騙自己又是欺騙誰呢?
為什麼我們念佛就算是報恩?就對祖先及先亡眷屬有用呢?很簡單,當我們為新亡的人助念之後,往往就會發現那些已斷氣的死者面部表情,現出微笑的感覺來,本來死者面部是暗青的、灰白的,但當我們為他助念虔誠懇切之時,死者的臉上、嘴唇便會泛起紅暈,這表示人雖過世,他們的神識仍會聽到我們的念佛聲。只要聽到念佛聲,便會生起信仰心、歡喜心和清淨心,就能離苦得樂,必定往生淨土,所以唯有這樣才算是真正的報恩。
◎文: 聖嚴法師
◎圖: 張曜鐘
◎摘錄自《念佛生淨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