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職場的應對智慧

在人際關係和個人修養方面,很多人都以為「圓融」是和「正直」對立的,其實不是如此。圓融是非常不容易達到的境界,而且應該是要從正直出發,才不會變成沒有原則。沒有原則的人,多半對於他人是有害的。真正的圓融一定先講正直,有所為、有所不為,同時又能有一種包容性,即使自己受到些許損害,也能包容;更不會動輒「得理不饒人」,擴大別人的不是,盯著別人的缺點不放。

當然,假如是很大的問題,就還是要處理。例如,今天有一個人來找我,他說自己很掙扎,有一件事不曉得該不該做?要是做了,會覺得自己「不慈悲」,不做,又覺得自己會蒙受損失,於是遲遲下不了決斷。我對他說:「阿彌陀佛。我們講慈悲,自己損失一點沒有關係,但要是損失的程度讓自己都不能生存了,還要講慈悲嗎?那是害人,不是真正的慈悲。」

為什麼呢?因為這樣一味地忍讓,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你要是不設法讓他停止,他還會傷害到更多的人。真正的「慈悲」應該是減低別人做壞事的機會,也同時幫助更多的人免於受害。

# 在安定中保持危機感

只要我們能夠居安思危、臨危不亂,腳踏實地往前走,光明還是多於黑暗,安全還是多於危險,所以我們應該多往好的方向看。就像我常常講的:山不轉,路會轉;路不轉,人可以轉;如果連路都沒有了,眼前就是懸崖峭壁,你回個頭,往回看,還是會有路的。

所以人不轉,「心」可以轉,「觀念」也可以轉。人人都希望能夠「柳暗花明」,可是到了絕境的時候,往往根本沒有柳暗花明在等著你,你只能靠觀念的轉變。觀念的轉變,有時候是可以扭轉乾坤的。

# 只要往前走,就永遠有路

我有個觀念:凡事都要靠「緣」的成就。所謂的「因緣」,並不是迷信,而是指「客觀的、環境的自然因素」,要是這些因素都不允許你完成某項目標,也許就該退一步想想了。在某方面的「因」或許不成熟,在其他方面卻可能別有收穫,這就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其實都是「因緣」的變化,只要觀念能夠轉變,永遠都有希望,沒什麼好悲觀的。

看哪一方面讓自己最能安心,而且對他人更有利益,就往這個方向走。現在還沒有發生的事就不需要緊張,只要檢討過去、計畫未來,面對當下,步步踏實地向前走去,便是人生的歷練,就是一種修行的生活。

就因果的觀念來說,人只要往前走,就永遠有路,這條路斷了,還會有另外一條。真正的大企業家就能看到這一點,所以不會被一時的成敗限制住。

什麼是現在觀?

↑TOP

我常常告訴我的弟子和學生們要有「現在觀」,觀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時間。既然你處在現在這個時間,就不要憂慮未來會發生什麼。如果你老是在憂慮未來,就會把現在的時間都浪費掉了,這不是很可惜嗎?

*掌握現在、運用現在

就好像古人說的:「百鳥在樹,不如一鳥在手。」意思是:假如你現在有一隻鳥在手上,就不要擔心該怎麼讓樹林裡另外的一百隻鳥,都飛到你手上來,你只要把手上的這一隻鳥照顧好就好了。如果你能照顧好手上的這隻鳥,或許樹上其他的鳥也會飛來。可是如果你老是擔心手上只有一隻,希望一百隻鳥能通通到手,便放棄眼前的這一隻,而跑去抓另外一百隻,結果不但那一百隻會飛掉,連自己手上這隻也會不見了。

所以,你最好是掌握現在、運用現在,從現在這個立足點,一步一步踏實地往前走。人要進步、要往前走,需要立足點和方向感不斷地互相配合,方向是一定不能變的,但是立足點則可改變;如果立足點不能改變的話,你將不能前進。雖然你現在這一腳踩下去是穩固的,還是要很清楚你當下這一步的狀態是什麼,然後才能再踩出第二步,這就是「步步為營」的一種作法。

*不要擔心未來

如果你能掌握這個作法,那麼無論未來發生什麼事情,你都會有臨機應變的能力;否則,你老是在擔心著未來,那你會連現在的這一步都踩不穩,這就是「落空」,是很危險的事。

我們要活在當下,也就是要活得很認真、很踏實。你現在在做什麼就專心去做,如果你在講話就專心講話,不要三心二意地想其他的事。比方我在接受採訪時,如果心裡胡思亂想,那就會變得語無倫次,當下就出問題。

如果能認真、踏實而用心地生活,那就是活在當下,這是最好的修行,也是克服憂慮和疑慮最好的方法。

選自《放下的幸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mscl 的頭像
    famscl

    妙音書院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