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云何為『眾生修習菩薩行』
眾所周知:『眾生』者,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識的動物。集眾緣所生,名為眾生,又歷眾多生死,名為眾生,十法界中,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皆名眾生。至於云何為『眾生修習菩薩行』?依《佛說大方廣未曾有經》開示:眾生修習菩薩行。所謂若有眾生見有曼拏羅處
- 施以一香,作是施時當起是意:『普願一切眾生得最上戒香,具足一切樂具,皆得如意。』
- 若施一華,普願一切眾生當於天上人間平等受大供養。
- 若施一燈,普願一切眾生開諸盲目,消除暝暗,得大明照,如日月光。
- 若施塗香而用塗飾,普願一切眾生當得真金色相、天香塗飾。
- 若施衣服,普願一切眾生慚愧具足,離諸過失。
- 若施摶食,普願一切眾生得天甘露定,復得最上法甘露味,快樂具足。
- 若施鈴鐸,普願一切眾生皆得最上清妙梵音,聞者適悅。
- 若施傘蓋,普願一切眾生離風雨難,得大清涼普覆一切。
- 若施幢幡,普願一切眾生身如朗月,清淨潔白,光明普照,盡諸世間人所愛樂。
- 若施寶拂,普願一切眾生離諸塵垢,身得清淨,有大名稱最上吉祥,所應具足。
- 若施諸莊嚴具,普願一切眾生當得一切佛功德寶、聖莊嚴具。
- 若施歌樂,普願一切眾生得勝耳根,常聞諸佛妙好音聲。
- 若施船舫、騎乘,普願一切眾生得最上乘。
- 又復,隨諸眾生有所愛樂而悉施與,得童子相,柔軟妙好,受天快樂,諸所施作適悅自在。
- 若施旃檀香,普願一切眾生得三十二大丈夫相具足莊嚴,乃至無見頂相,常出妙香。
- 若施座具,普願一切眾生受天富樂,一一當處最上最勝大金剛座。
- 若施臥具,普願一切眾生當得最上歡喜適悅。
- 若施僧坊舍宇,普願一切眾生住天悅意妙寶樓閣,四種神足悉得圓具。
- 若施空地,普願一切眾生當得安住勝妙十地,速至最上圓滿佛地。
- 若施眷屬,普願一切眾生當得世間天、人、阿修羅等常所侍衛,堅固不壞,最上最勝,諸所施作而無等比。
- 若施醫藥,普願一切眾生離諸病苦,如大藥樹,當得金剛不破壞身,一切莊嚴,常得最上適悅快樂。
- 若施明鏡,普願一切眾生如月光明普照一切。
- 若施瓶器,普願一切眾生得大賢瓶,灌注法水普潤一切。
- 若施園林樹木,普願一切眾生身如劫樹。
- 若施酥酪,普願一切眾生得最上樂味。
- 若施甘美等物,普願一切眾生得最上可愛輕安樂味。
- 又復,諸修菩薩行者,若見一切男、女、奴婢當起是意:『普願一切眾生悉當遠離恩愛纏縛、憂惱等苦,一一皆獲自在快樂。』
- 若見苦境當起是意:『普願一切眾生得離諸苦,解脫自在與諸佛等。』
- 若於一切眾生作父母、師長、阿闍梨想,恭敬、尊重,於當生中天上人間——若沙門、婆羅門等諸所生處——諸根調伏,離一切苦。
- 若處五欲樂時當起是意:『普願一切眾生如所樂欲悉得如意,一切皆具菩薩勝行。』
- 若澡沐時當起是意:『普願一切眾生離諸塵垢,清淨無染與諸佛等。』
- 若入園林寺舍及諸方處當起是意:『普願一切眾生得入最上解脫法門。』
- 若出一切方處當起是意:『普願一切眾生出輪迴際,住安樂法。』
- 若飲食時當起是意:『普願一切眾生離諸惡趣,斷飲食想。』
- 若處眷屬中當起是意:『普願一切眾生遠離鬥諍,互相愛敬,為善知識,慈和平等。』
- 若開戶時當起是意:『普願一切眾生開解脫門,咸得趣入。』
- 若閉戶時,普願一切眾生閉惡趣門,不復趣進。
- 若履道路時當起是意:『普願一切眾生如理修行,順趣正道。』
- 若乘船舫、騎乘,當起是意:『普願一切眾生乘最上乘,登正覺道。』
- 若有所過度時當起是意:『普願一切眾生出過地獄等苦,不復趣入。』
- 若有一切常語論時當起是意:『普願一切眾生正念現前,諸法圓滿。』
- 若見有人起忿怒時,即生歡喜,作如是意:『普願一切眾生當息一切毒害忿怒,遠離魔嬈。』
- 若有宣說善法語言當起是意:『普願一切眾生得諸佛智,辯才無礙。』
- 若處戲笑、歌樂、讚詠,當起是意:『普願一切眾生常大歡喜,受諸富樂,自在適悅。』
- 若睡眠時當起是意:『普願一切眾生起最上心,出離無智塵暗淤泥,諸有所作得佛建立,住圓滿智。』
- 若經行時當起是意:『普願一切眾生常得履諸聖道。』
由此觀之,如是『四十六者』,即所謂眾生修習菩薩行,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修習』者,謂依如來所說之法,精修數習,以成道果也。又『菩薩行』者,謂求自利利他圓滿佛果之菩薩眾大行也。即布施等之六度是。如同《法華經五百弟子品》曰:「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是故一切修菩薩行者所有身、語、意業如善所作,常得諸佛共所攝受,所有惡趣一切眾生得佛救度。於後末世修菩薩行者,如佛所說善巧方便應如是行,是即名為修菩薩行。
總而言之,眾生有多義:(一)眾人共生之義。如同《法華文句》曰:「中阿含十二云:劫初光音天,下生世間,無男女尊卑眾共生世,故言眾生。此據最初也。」(二)眾多之法,假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如同《法鼓經》曰:「萬法和合施設,名為眾生。」《注維摩經》曰:「生曰:眾生者眾事會而生,以名宰一之主也。」《大乘義章》曰:「依於五陰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大經慧苑疏》曰:「眾法成生,亦名眾生。」《法華文句》曰:「若攬眾陰而有,假名眾生。此據一期受報也。」(三)經眾多之生死,故名眾生。不曰眾死者,以有生者必有死,有死者必有生故也。如同《般若燈論》曰:「有情者數數生,故名眾生。」《大乘義章》曰:「多生相續,名曰眾生。」《法華文句》曰:「若言處處受生,故名眾生者。此據業力五道流轉也。」《俱舍光記》曰:「受眾多生死,故名眾生。夫生必死,言生可以攝死,故言眾生。死不必生,如入涅槃,故不言眾死。」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21年3月25日星期四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 -官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