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題:云何為『眾生之意業三種』

 

     眾所周知:『眾生』者,又名有情,即一切有情識的動物。集眾緣所生,名為眾生,又歷眾多生死,名為眾生,十法界中,除佛之外,九界有情,皆名眾生。至於云何為『眾生之意業三種』?依《正法念處經》開示:眾生之意業三種:貪、瞋、邪見。

  1. 何者為貪?若見他人富者財物,心生希望欲得彼物,是意貪業。
  2. 何者為瞋?若見他人富者財物,心生惡嫉,是意嫉業;
  3. 何者為邪見?若生邪見、生顛倒見,是邪見業。彼有二種,謂失、不信。云何不信?彼人心謂:『無施、無祀,無齋、無會,無有善業、無不善業,無業果報。』廣則無量。云何為失?彼人心謂一切苦樂皆是天作,非業果報。如是二種,名為邪見。

          由此觀之,如是『三者』,即所謂眾生之意業三種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意業』者,即意所起之業也,有善有惡。若貪欲、瞋恚、邪見,即意惡業也;若不貪欲、不瞋恚、不邪見,即意善業也。又謂於諸賢聖及同修梵行人處,起慈善心,不生妒害慳嫉之想,於諸眾生起悲愍心,起利益心,令他歡喜,是名意業行慈。又謂端心正意,想念諸佛菩薩相好,是名意業供養。

總而言之,眾生有多義:(一)眾人共生之義。如同《法華文句》曰:「中阿含十二云:劫初光音天,下生世間,無男女尊卑眾共生世,故言眾生。此據最初也。」(二)眾多之法,假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如同《法鼓經》曰:「萬法和合施設,名為眾生。」《注維摩經》曰:「生曰:眾生者眾事會而生,以名宰一之主也。」《大乘義章》曰:「依於五陰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大經慧苑疏》曰:「眾法成生,亦名眾生。」《法華文句》曰:「若攬眾陰而有,假名眾生。此據一期受報也。」(三)經眾多之生死,故名眾生。不曰眾死者,以有生者必有死,有死者必有生故也。如同《般若燈論》曰:「有情者數數生,故名眾生。」《大乘義章》曰:「多生相續,名曰眾生。」《法華文句》曰:「若言處處受生,故名眾生者。此據業力五道流轉也。」《俱舍光記》曰:「受眾多生死,故名眾生。夫生必死,言生可以攝死,故言眾生。死不必生,如入涅槃,故不言眾死。」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9514日星期二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官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mscl 的頭像
    famscl

    妙音書院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