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題:云何為『菩薩奉行檀波羅蜜有三十二事』

    眾所周知:『菩薩』者,具名菩提薩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舊譯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譯曰大覺有情,覺有情等。謂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覺有情。又薩埵者勇猛之義,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譯作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義譯也。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如同《注維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薩埵秦言大心眾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薩埵。」《大乘義章》曰:「菩薩胡語,此方翻譯為道眾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眾生。」至於云何為『菩薩奉行檀波羅蜜有三十二事』?依《佛說伅真陀羅所問如來三昧經》開示菩薩奉行檀波羅蜜,凡有三十二事。何謂三十二事?即所謂

  1. 薩布施欲求佛,發心為本。
  2. 菩薩布施,當離羅漢辟支佛道。
  3. 菩薩布施,念欲度脫十方人民。
  4. 菩薩布施與人,心不悔。
  5. 菩薩布施與人,視之如佛。
  6. 菩薩布施與人,心無慳貪。
  7. 菩薩布施與人,心不亂歡喜與之。
  8. 菩薩布施與人,手自斟酌。
  9. 菩薩布施與人,意廣不殆。
  10. 菩薩布施與人,不求欲有所生。
  11. 菩薩布施與人,不從中有所悕望。
  12. 菩薩布施與人,不有所置隨佛經教。
  13. 菩薩布施與人,樂佛經故。
  14. 菩薩布施與人,欲求佛道故。
  15. 菩薩布施與人,不自貢高。
  16. 菩薩布施與人,欲勸勉教人故。
  17. 菩薩布施與人,欲度脫人民。
  18. 菩薩布施與人,欲持經法教人民故。
  19. 菩薩布施與人,隨佛教故。
  20. 菩薩布施與人,欲降伏魔官屬故。
  21. 菩薩布施與人,欲求成就得佛故。
  22. 菩薩布施與人,欲求為人中雄猛故。
  23. 菩薩布施與人,欲閉塞餓鬼道故。
  24. 菩薩布施與人,欲使後世習布施故。
  25. 菩薩布施與人,後世欲得豪貴富樂故。
  26. 菩薩布施與人,世世得菩薩道故。
  27. 菩薩布施與人,常欲與善師相隨故。
  28. 菩薩布施與人,欲使世世和顏向十方人故。
  29. 菩薩布施與人,欲成佛道之本故。
  30. 菩薩布施與人,欲反成就菩薩故。
  31. 菩薩布施與人,欲得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故。
  32. 菩薩布施與人,欲成境界莊嚴,欲向佛入諸經法故。

   此觀之,如是『三十二者』,即所謂菩薩奉行檀波羅蜜有三十二事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檀波羅蜜』者,)Da%napa%ramita%,六波羅蜜之一。又十波羅蜜之一。檀為檀那之略,譯曰布施或施主。以財或法施與人也。波羅蜜,譯曰度,或到彼岸。謂度生死海而到涅槃彼岸之行法也。布施即其行法之一。

總而言之,『菩薩』者,佛教指上求佛法,下化眾生的聖者。在三乘中,菩薩高於羅漢而次於佛。菩薩標榜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是大乘精神的象徵。北周庾信《五張寺經藏碑》云︰「如來說法,萬萬恒沙;菩薩轉輪,生生世界。」菩薩,乃是梵語菩提薩(Bodhisattva)的省音,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等。我國民間熟悉的菩薩有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菩薩普渡眾生,往往變現各種「化身」,如觀世音菩薩就有「三十三身」。如同《法華經‧五百弟子品》謂︰「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聲聞,即羅漢。唐‧白居易《送守實上人遊江南》詩云︰「無妨菩薩是船師。」船師,是「凡夫」身。此外,「薩(Sattva)除譯為「有情」、「眾生」外,亦譯作「勇猛」。因此,「菩薩」亦可釋謂勇猛求取佛道的聖者。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7210日星期五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官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