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云何為『菩薩成就逮得等集眾德之定

     眾所周知:『菩薩』者,具名菩提薩埵Bodhisattva,又曰菩提索埵,摩訶菩提質帝薩埵。舊譯為大道心眾生,道眾生等,新譯曰大覺有情,覺有情等。謂是求道之大心人,故曰道心眾生,求道求大覺之人,故曰道眾生,大覺有情。又薩埵者勇猛之義,勇猛求菩提故名菩提薩埵。又譯作開士,始士,高士,大士等。義譯也。總名求佛果之大乘眾。如同《注維摩》曰:「肇曰:菩提佛道名也。薩埵秦言大心眾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薩埵。」《大乘義章》曰:「菩薩胡語,此方翻譯為道眾生。具修自利利他之道,名道眾生。」至於云何為『菩薩成就逮得等集眾德之定』?茲依《等集眾德三昧經》所開示,分述之如下:

(一)    有一法修致斯定。何謂一?即發心調習諸通之慧。

(二)    復有二法修獲斯定。何謂二?即(1)若聽聞法諮稟無厭;(2)如所聽受思察其誼。

(三)    復有三法修獲斯定。何謂為三?即(1)消損諸惡;(2)勸集善業;(3)殖眾德本。

(四)    復有四法修獲斯定。何謂四?即(1)戒清淨;(2)所見清淨;(3)其心清淨;(4)智慧清淨。

(五)    復有五法修獲斯定。何謂五?即(1)所言至誠,志性堅固;(2)其意質朴而無諛諂;(3)其心清淨建立無差;(4)常以等心一切眾生。

(六)    復有六法修獲斯定。何謂六?即(1)歸附善友;(2)遠離惡友;(3)捨廢眾會;(4)習寂燕坐;(5)順行大慈;(6)愍傷眾生。

(七)    復有七法修獲斯定。何謂七?即(1)立寂然分別;(2)惟觀除于報應;(3)將御緣起離求所見;(4)曉了罪福悉由牽連;(5)道利結礙使至平等;(6)入于道諠用道法故;(7)忍於恚罵而無恨心。

(八)    復有八法修獲斯定。何謂八?即(1)行澹泊;(2)口言靜默;(3)心惟寂寞;(4)觀痛痒察諸法;(5)惡本夫起而不想念令不復興;(6)惡本盛發隨念蠲除;(7)善本未起思順令滋;(8)善本熙隆將養護之。

(九)    復有九法修獲斯定。何謂?即(1)觀過去法而知無常;(2)於當來法而無所生;3)今現在法而無有二;(4)逮入三世而悉平等;(5)一切諸法猶如法忍;(6)不著於空;(7)分別無想;(8)離於所願;(9)設使所生有所救護。

(十)    復有十法修獲斯定。何謂十?即(1)脫於無我;(2)忍於無命;3)了於無人無常句跡;(4)一切所生皆為苦患;(5)無為寂然則為救護;(6)離顛倒;(7)度眾生;(8)順典誥;9)如所聞法;(10)尋即奉行。

     由此觀之,如是『十類』,即所謂菩薩成就逮得等集眾德之定,此為吾等學佛修道者不可不知。何以故?蓋等集眾德之定』者,謂集一切福德三昧也。又『三昧』者,又名三摩提,或三摩地,華譯為正定,即離諸邪亂,攝心不散的意思。

     總而言之,『菩薩』者,佛教指上求佛法,下化眾生的聖者。在三乘中,菩薩高於羅漢而次於佛。菩薩標榜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是大乘精神的象徵。北周庾信《五張寺經藏碑》云︰「如來說法,萬萬恒沙;菩薩轉輪,生生世界。」菩薩,乃是梵語菩提薩(Bodhisattva)的省音,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等。我國民間熟悉的菩薩有觀世音、大勢至、文殊、普賢、彌勒、地藏等。菩薩普渡眾生,往往變現各種「化身」,如觀世音菩薩就有「三十三身」。如同《法華經五百弟子品》謂︰「內秘菩薩行,外現是聲聞。」聲聞,即羅漢。唐白居易《送守實上人遊江南》詩云︰「無妨菩薩是船師。」船師,是「凡夫」身。此外,「薩(Sattva)除譯為「有情」、「眾生」外,亦譯作「勇猛」。因此,「菩薩」亦可釋謂勇猛求取佛道的聖者。願與諸仁者共勉之!2012723日星期一
妙音書院【http://blog.xuite.net/famscl/a -官網

http://blog.udn.com/famscl
http://blog.sina.com.tw/famscl/
http://blog.nownews.com/famscl/
http://club.pchome.com.tw/myclub/famscl/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famscl
http://blog.youthwant.com.tw/b.php?bid=905

http://www.facebook.com/notes/me/#!/famscl
http://blog.dreamhome.com.tw/blog.asp?name=famsc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mscl 的頭像
    famscl

    妙音書院

    fams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